故事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总比
上来就搞妖魔鬼怪要好的多。
至于《水浒传,想想镇压普加乔夫起义的那帮老家伙还在,这个也就是“好就好在投降”,而最后一个,他自己都觉得,没有那个水平翻译出来。
原因倒不是别的,这个描述情感的,要更麻烦一些,对于翻译人员的水平要求也更高。
在恰克图的清朝和沙俄之间的贸易,在几年前还曾经遭遇过重挫,原因就是林中百姓,也就是那群布里亚特人当中出现了和边境这边蒙古土谢图汗部牧民联合起来的盗匪团伙,对于伊尔库茨克总督这边的俄军和哥萨克出现的地方他们倒是不太敢下手,不过对于清朝一侧的晋商屡次袭击,这总归会引起乌里雅苏台将军高度重视的。
最终,在俄国一侧抓获了犯人,但是俄方按照俄国法律给流放,但按照大清律,这是要斩首的,双方扯皮了好几年,按照清朝和沙俄每次扯皮当中的保留节目,这几个人死在了流放地,第一阶段也就不了了之。
等到了再次发生类似案件的时候,令清廷极为震怒,乾隆皇帝派遣钦差到买卖城恰克图来和沙俄伊尔库茨克总督交涉,虽然乾隆在使臣出发前有明诏,但是处置结果依然让他不满——也没别的,就是清朝在签平等的和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总是先因为各种原因把牌亮出来,比如马中堂收了俄国人的卢布,和大人在十三行有份子之类的这次也一样,清朝的使臣最后定的是按照俄国律法来解决问题,搞的老乾隆非常愤怒,直接给革职,但是没查办,后面签《恰克图商约还是这位。
不过俄国这边也怕闹出大事来,毕竟这几年恰克图的出货量锐减,俄国的皇上也要不高兴的,所以当时就直接300鞭子把犯人全给打死了,毕竟这鞭刑也得看下手轻重,虽然俄国人没看过全本的《三国,更没听过评话这类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下手轻重是有分寸的。同理,这种时候,下鞭子要狠,打死了清朝皇帝也不会有太大的抱怨,最后也就签订了新约,规定了通商章程,这才让老皇帝相对满意一些,北面这个“罗刹国”虽然向来蛮横无理,但是比“英夷”的话还要上道一些。
在此以后,恰克图这个口岸的交易总量,在巅峰时期会达到2400万卢布约折合1200万两白银一年,直到鸦片战争清朝被打开国门以后,才逐步的又衰弱下去,在这个年代总是海路运输相较陆地运输要更强,而且英国人把握着制海权。
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末期,英国人还在定期为俄国舰队提供人员训练,到了保罗时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对于英国人的态度比较情绪化。
而买书这件事情,也确实是索洛维约夫近来的主要设想,但他本人还要返回上帕伦去帮助博布林斯基伯爵来完成两件事情,厂房和园林建设。
据称,这位伯爵还异想天开的,想邀请他的皇兄造访,不过就保罗沙皇每天做事的忙碌程度,应该少有时间屈尊到波罗的海沿岸一个内陆庄园来看看。他这会儿,在宫中处理朝政完毕,就找人来玩牌,像是库图佐夫将军这样的人物,总是会被他叫过来,沙皇虽然喜怒无常而且记仇,有很强的报复心理,不过他对于顺从他的人,通常还是大大的有赏。
而且,对于库图佐夫打牌总是输给他这种行为,沙皇本人很高兴,但是又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不,伯爵,您应该试着赢一次,如果打牌总是我在赢牌,那就没有意思了。”
“皇上,您打惠斯特牌的时候,就像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一样,像是凯撒和查理曼,一样是帝王,而我呢,在英国俱乐部的时候,打牌就总是输.”
“可是,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谁不知道,你打牌输给巴格拉季昂亲王,是看在那位勇敢的年轻人,给别人输牌打的太惨了,你故意给他找补点回来,这样一天就差不多结束了,也能省去不少打架斗殴的麻烦。”
罗斯托普钦在沙皇面前,也不忘了来吐槽,有时候一些插科打诨和并不高级的笑话,一方面为了突出自己在皇上面前的“愚蠢”,一方面也是为了逗皇上开心。
“然后就是这样,皇上,我们的将军为了让那位年轻人赢牌,他之前赢下来的,不少又给输进去了。”
“是这样么?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
来给沙皇当牌搭子的宠臣,那位土耳其俘虏库塔伊索夫倒是非常好奇。而且这个场合上的四个人,俄语说的都还比较流利,私下里说话也不是在宫廷社交当中,一直要用着冗长的法语。当然,沙皇本人也是喜爱法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