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眼下这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就是想独善其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才有他之前在周泽判案时候争告身一事,
在他看来,与其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不若将命运紧握己手。
经历了这么多以后,他总算明白,他在另一个时代所看到的一句话。
“真理只在炮弹射程之类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上,才最为稳妥。
如今,他为了自己的命运,即将去搏命,
虽然,此刻的他还比较弱小,他的前途也吉凶未卜,但是,他必须要去争,要去求存。
所以,走一遭帝都,搏一个未来的发展前景,势在必行。
如果此行,他真能从帝都全身而退,活着回光州,那他一定会潜心发展,以待天时。
若是赌错了,不幸身死,那便是自己命该如此。
打定主意,他和李少严说了自己的想法,李少严虽然很是担忧,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最终在李如璋的安慰下,也只能让李如璋去帝都走一遭。
李少严很清楚李如璋和自己说的那些话,
虽然,如今帝国腐败无能,贪官污吏横行这个帝国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但是,也的确还没到起兵的时机。
然而,他又实在担心李如璋的安危。
于是提出,他将大军停靠孟津渡,等待李如璋觐见帝君完毕,回来再一起启程。
这个方案,也被李如璋拒绝了,真要这样,怕不是帝都方面,反而会捕风捉影,到时候,弄巧成拙反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李如璋提议只带了一些精锐机灵的亲卫,同他一起前往帝都。
临行之前,李少严表示仍然不放心朝廷那边,他会沿途留下一些军士,一路蛰伏,
若是朝廷真要对李如璋欲行不轨之事,他便即刻挥师入京,营救李如璋。
这番话让李如璋大为感动,
在前往帝都的这短短路程里,他就亲眼目睹了,几起害民、欺民事件的发生。
有当地官府的人,也有本地守军兵士。
世道人心败坏如斯
一路上,他都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毕竟自己现在都还是前途未知。
正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历朝历代,越是靠近中枢,越是鱼龙混杂,在这个朝代也不例外,
嵩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到帝都,不知官大官小,不到荆扬,不知钱多钱少。”
便说明了这两个地方的人情风貌特色。
说不准自己管的某件事身后,就牵扯到朝廷哪个要员身上。
就这样,一直行进到了帝都,先在驿馆稍作休整,一面往朝廷方面递了请见帝君的奏章。
帝君自从上次与北虏议和之事以后,便是整日待在后宫声色犬马,醉生梦死。
右相又大病一场,朝中大小诸事,全权归左相处置。
今岁,秋日时节,
在左相的提议下,朝廷方面又在民间大肆搜罗美人,为帝君选秀,
对外名义,帝君子嗣单薄,皇统羸弱,替帝君选举才貌俱佳之人,届时帝君子嗣众多,才能从中遴选最适合成为下一代帝王的皇子。
说来也怪,
如今的帝君,虽然后宫佳丽三千,藏尽天下美人,
然而,不知道是何缘故,却子嗣缘浅,香火单薄。
帝君子嗣中,陆续有过六个皇子,
不过,其中五个,都不幸幼年早夭,
如今,帝君子嗣不过一儿两女。
这最后一根独苗,还尚且年幼,说句不好听的话,能不能长大成人,还难说。
所以,这选秀之事
帝君虽未明言赞同,却也未曾出言反对。
毕竟,江山社稷,终究需要传承啊,
所以,好像帝君整日在后宫埋头苦干,也是理所应当。
李如璋的名刺,递上去三日,仍不见被召见。
李如璋心里有些惴惴,莫不是这帝君从头到尾都恶了自己?这一来,便给自己下马威。
李如璋在考虑危险系数,他本就是死过一次的人,再次重生可不得小心翼翼?
就在李如璋在权衡风险系数的时候,这边中书省,总算看到了他求见帝君的奏章。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