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忙也就算了,却也不该在背后诋毁国家的有功之臣。
即便右相对左相的态度极为诧异,却不妨碍他大加赞成左相的意思。
朝堂之上,也难得出现二相同心同德的一幕,
帝君听完左相的说法,这才释然,不光消除了对李如璋的猜忌,还真就对李如璋大加犒赏。
若是李如璋知道,他能受到犒赏,全是左相的功劳,想必他也会感叹一句,世事无常吧。
不过左相此举,属实怪异。
不说右相一派尽皆疑惑不解,左相一派手底下大臣也是不明所以。
左相难道真愿意替李如璋说情,愿意帮李如璋邀功?
此事当然没那么简单,
左相人老成精,帝君现在最在乎的什么?
他难道在乎李如璋是否在欺骗他?
他现在肯定乎是自己座下的皇位是否稳固,
李如璋是帝君青睐人选,此次李如璋剿灭恶龙有功,这不光是替帝君稳固了江山社稷不说,更是将帝君奉为正朔。
诛杀的是恶龙,那帝君便是真龙,这如何能让帝君不欢喜?
也只有帝君江山永固,才有心思再做他论,帝君此刻是感谢李如璋的。
至于,李如璋是否欺骗帝君,那是以后的事,
即便查证李如璋真是弄虚作假,那也可以说明世上根本没有孽龙这一说法,帝君一样是真龙天子,他的位置同样是天下正朔,
而李如璋呢,最坏无非让他满门抄斩。
可反过来,若是此刻一味问责李如璋,最后发现李如璋所作所为,皆为事实,最后又该如何收场?
非要执意要怀疑李如璋在弄虚作假,岂不是变相在为孽龙开脱?
意思是质疑帝君真龙天子的合法性?真实性?
何况,帝君青睐李如璋,如果此刻处处诋毁他,若是帝君信以为真还好,万一引得帝君厌恶又该如何?
杀心可以有,可行迹却不可如此直白明显。
这便是左相将孽龙身份往北虏身上引的目的。
北虏这个身份,嵩国上下无不痛恨,即便帝君也是如此,将孽龙身份引到北虏身上,是一个极好转移矛盾的方向。
但是,不仅仅于此,堂堂左相若是把事情处置的如此简单,又如何当得一朝宰执?
左相一向看不起武将,又怎么会大发善心,替李如璋开脱。
所以,他此举,还有另一层意思,那便是驱虎吞狼,为日后埋下伏笔。
既然,他李如璋率领的幽州军,为帝君所倚仗,且又深为忌惮,那何不如借此机会,借力打力?
一支军队太过强盛,在这些文臣看来,伤敌的同时,也容易伤己,所以必须要钳制掌控。
左相心中已经盘算好了,
日后若对北虏开战,便可以举荐李如璋他们,直面北虏。
他李如璋既然能绞杀北虏那边的孽龙,想来日后对阵北虏,定然也要奋不顾身。
让幽州军和北虏长此以往,厮杀不断,消耗军力,不就可以遏制幽州军做大的可能?
若是日后幽州军,真能将北虏打败,那时也必定元气大伤,届时更利于朝廷掌握。
若是他李如璋不能和北虏抗衡,那他一个武人身份,却不能建功立业,到那时朝廷同样可以将他拿捏。
如此,不论是对帝君而言,或是对他左相而言,都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总之不能放任武将做大,不管能不能扫清外敌,尾大不掉,对内却是风险极大。
将这些桀骜不驯的武将,尽可能的消磨钳制,不正是他们这些文臣应该做的事?
正所谓,治国之道,首在制衡。
所以,在左相看来,一时荣辱得失,并不重要,棋有后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如璋到底是小觑了左相,也可以说,他压根没把事情想得如此深奥。
他不会想到,一位朝廷肱骨,居然冒着国家倾覆的风险,也要防范武将。
这就像后世人们所说,知道他们很无耻,没想到他们如此的无耻。
而且,李如璋现在将火药枪的制作流程安排妥当以后,他便要和周泽商议地方州治事务,还要一起去巡视州郡,他将会很忙。
所以,他并没有将心思过多的放在此事上面。
李如璋和周泽商议,
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乡学、县学、州学的条件,只要愿意上学,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