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虚(注曰:二县皆在北海郡境),善集诸军于营陵以阻之。岁乃分遣董再、田坤徇下剧、平寿二县。四月,袁善尽锐与岁战,岁逆击破之,善东遁保淳于。岁乃缘汶水而进,涂扬鼓角,北海士民遂知王师之盛。
七月,至淳于,岁以袁善破胆,不复敢出,遂稍懈。而善乘其立营未稳,亲将精甲出袭,岁军大溃,死者八千许,岁乃退守营陵。
十三年二月,袁善寇乐安,拔寿光(注曰:寿光在乐安郡境),岁乃进击淳于,善将文运据城抗之,岁连战不能拔。六月,乐安悉陷,袁善南下拔剧县、平寿,欲断岁之后,岁乃还泰山,营陵、朱虚复为袁善所窃。八月,袁善寇临淄,岁往救,未至,善已破之,害青州牧吕厂。岁乃屯次昌国(注曰:在齐郡境)。十月,以岁为青州牧,时青州残破,北海、东莱、乐安三郡已入贼,齐半为贼据,平原、济南、泰山犹为梁守。十一月,岁集诸郡兵攻临淄,袁善与战,不利,遂东走,岁悉光齐郡,复修州治(注曰:青州治所在临淄)。
十四年二月,岁攻乐安,袁善部将邸闰不能敌,弃乐安而走。四月,岁攻剧县,袁善亲将贼众来战,对垒于剧县北。袁善别使部将郭布将众寇泰山,下费国县(注曰:在泰山郡境),岁使部将史耿往救之,距之于蒙山。六月,袁善以粮乏,使羸卒往东南就食,自将锐卒与岁持。七月,岁攻善,善出垒与战,时起东南风,岁军不利,败,退守齐郡。
九月,袁善于琅琊称帝,建号曰陈,许岁以司徒,招岁,岁毁书拍案而起,曰:“袁善小儿,焉敢窃居九五?梁德虽衰,不在此徒矣。”(注曰:以此知岁明梁不可救)十月,诏以岁为青州刺史、假节、都督青州兵事。时朝廷知齐鲁为急,遂援助兵粮,岁军大振。
十五年正月,岁攻北海,斩伪冀州刺史(注曰:陈设冀州于北海,遥领耳)房淳,二月,尽复北海。善闻北海失,三月,将兵越蒙山,寇泰山境,岁留弟越守北海,自将军往距之,与战于蒙北,大克,善奔逃。
七月,武缪公屠牟平、东牟。八月,袁善与岁战于昌阳(注曰:在东莱郡境),不能胜负,遂相持。
开阳元年三月,袁善粮尽,退还。五月,岁光复东莱。八月,梁廷以高帝偪洛阳,召岁将青州兵来援。
冬岁至,入雒都固守,合军七万余。高帝至雒,围之,遣使入诱岁,岁本欲降,而惧人不与之同,遂逐使还,帝会其意,别徇河东、河南、河内。
二年七月,岁降,帝拜之青州刺史、假节、都督青州诸兵事,封尚阳侯,仍典旧兵,守青州。初,岁西发,留将守青州,而不能敌袁善,于是东莱、北海、齐复为袁善窃,岁屯于济南。
三年七月,帝敕高岁东击青州,所向皆克,袁善不能敌,连下齐郡、北海、东莱,惟伪青州刺史袁征为陈守临淄。
四年二月,岁围临淄,城坚难克,至于六月,大雨,武缪公掘淄淹之,城中军民皆死伤,武缪公乃克之。帝闻,与诸臣曰:“岁克定青州,固良将也,而其以水没城,军民同毁,恐非最宜。”加岁青州牧、镇东将军,假节、刺史、都督如故。
六年,帝伐陈,岁输运粮械,既灭陈,取琅琊、东海,皆使暂入青州下(注曰:二郡本属徐州)。八年正月,士尚所置伪尚书仆射士奇兵六万寇淮北,高岁留弟越北防尚和,自将精锐南赴,既至,阳为不敌,诱其深入,遣将断厥归路,败之于东莞。士奇请降,武缪公不许,与之战,尽歼其军。帝闻,问于郜芝曰:“高青州何以不内降?”兵部侍郎郜芝对曰:“恐惧乱也。”帝然之,嘉擢高岁征东将军,封东莞侯,牧、假节、刺史、都督如故。
九年八月,吴闻圣王败于安阳,使伪青州牧士骓将兵七万,大寇青州,岁与其弟越犄角距之。越将大众持之于厚丘(注曰:在东海郡境),岁亲率轻骑星夜劫其粮道,骓惧,退还。岁在青州,北距残梁,南持僭吴,齐鲁以之安定。
十四年,帝伐吴,使岁自青州南下。岁连下九江、吴郡,直逼建邺。初,武缪公薄寿春(注曰:在九江),时寿春地远于中原,民多逃避,故人户繁多,而武缪公行军,常纵将士掳掠,以激斗志,人畏曰“活阎王”。帝惧寿春为之涂炭,特预敕曰:“但入寿春,秋毫不得犯。”然武缪公不能制,兵士劫掠三日,帝大怒,潜行至寿春,入武缪公营,夺其印而数之,武缪公大惧,叩首谢罪,帝以其宿将,但免其官,使白衣行事。会圣王于建邺,灭吴有功。十五年,诏拜岁为青州牧,都督青州诸兵事,临淄留守,封齐侯,诏爵官皆世袭罔替,永制青土。
岁以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