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者,所以录先王往圣之教训,载旧朝前代之兴亡,然后赞后来之决断,裨目下之政理,扬忠孝仁义于只字之内,惩奸恶悖邪乎片语之间。故上古以降,莫不列之于王官;书契以来,靡无受之以冠冕者也。以是前文有玉渠(注曰:玉渠,文朝史者之官署,下同),赵有青阁,后文有北观,梁有衡室。若甄、齐、吴、温之属,虽非有百年之运历,然亦有史官之建置矣。此皆前史所载,不烦多述。
洎乎高帝芟夷群雄,廓开盛业,戡乱四海,宇内谧静,开阳十七年,始于秘书令下设兰台令史一人,监修国史,秩中二千石。光宗永弘四年,始增置国史馆,号曰“兰台”,设兰台令史一人,以录记政细,监修国史,秩中二千石;兰台侍郎二人,秩二千石;兰台郎十人,千石。
皇朝兰台之录事,惟记诏令敕策,内外文书,或编士人之履历,或叙大政之首尾,文辞散落,篇章错杂,剪裁靡存,体例亡一。又离赵氏篡逆,削毁前简;鞑靼寇虐,焚燎遗章。所得免难者,惟长安所具之吉光片羽而已,不能东都之三一。
新昌三年,今上大圣皇帝以东都百年间之成败,颇有鉴考之益,且欲载功先皇,勒史往岁,以成一代之典,遂使秘书台令臣杨聆奉敕纂集东都国史,编录以为《秦书》,臣殚精竭虑,遂成百卷,事见《自序》。
臣之着史,属旧文付炬,秘书旷虚,所能依采于左右者,惟延昌中所着《高祖起居注》残本二十一卷,永弘初秘书台所着《秦志》四十六卷,高隆年间兰台所着《光宗实录》八十卷、《太宗实录补编》十七卷,天正初所着《秦书》五十一卷,长安府署所存《西京记录》二百有四卷、《皇朝雍州志》一百七十四卷及诸公文凡七百二十一卷,总计一千三百一十四卷。又广搜关中诸郡县府志及公文,得关东诸州郡所输其府志,又一千六百二十卷。遂有官书计二千九百三十四卷。
此数虽非少,然多县乡碎琐,文令重出,裁编能用者,不足五百卷。于是臣乃博索私撰,广求藏书,搜览异闻,辑察野着,然后考其正讹,曾葺国史,凡所用者,录列在下:
圣王管子常《关中日记》十卷
特进郜芝《名门录》二十五卷
开府仪同三司冉季《文章集述》十卷
司空王平《凉州记》八卷
司农丞刘浑《洛阳见闻编录》七卷,有二本,一本十卷,一本七卷,检十卷本者,所多三卷与《东都实录》重,疑误合。
户部员外郎邓兰《东都实录》五卷
颍川太守谢贲《颍川府志》三十卷
司空耿靖《梁末实录》二十卷、《河北名门录》三十卷
工部尚书薛宽《北楼新观》四十二卷
廷尉孟甫《皇秦随军志闻》七十三卷
兖州别驾左玄《江表书》四十四卷
益州长史甘原《蜀表》十三卷
特进胡珍《东夷备闻》二十三卷,本八十卷,散佚特甚。
秘书令郜棠《梁末风云志》十九卷
侍中刘闰《新晴阁志闻》三十八卷
户部尚书薛永《豫州春秋》四十五卷
冀州刺史萧悟《中兴书》十五卷
司徒冉涛《皇秦秦川名门录》五十卷
中书侍郎冉综《伪赵志纂》四十卷
司徒郜觉《开皇四名将别传》四卷
南中都督廖理《南中述录》八卷
太子太师耿通《心养观闻》三卷
交州刺史迟正烈《岭表志》三十卷
扬州司马顾浑《扬州志》七十卷,又得浑《会稽志》二十卷,其文多与《扬州志》重,不再计。
徐州司马何超《东海广闻》十七卷
扬州刺史陆增林《扬州志》五十卷
散骑常侍张正《江南名人传》十卷
尚书台令朱詹《废弃见闻》八卷
吏部尚书薛楚《薛氏家传》五十卷
刑部尚书冯兰《东都逸志》二十二卷
并州刺史虞晃《北征志》二十三卷
西域都督是扬《西域记》三十八卷
中书台令杨远《监国录记》三卷,本十卷,散佚焚毁,至于惟三卷。
太仆沈艺《东都世言》十卷
扬州刺史江辰《随军记》十二卷
桂阳郡尉怀北《魏书》三十卷
伪陈帝袁善《陈实录》八卷
伪镇北将军阮它《吴书》三十一卷
凡得九百六十四卷,遂得并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