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饿殍,满目疮痍,所以在跟清军的作战中被打的满地找牙,很快就丢了政权。
结果大明虽然不是亡于清军之手,但是最后的好处却都被清廷拿走了系!
天朝的历史很漫长,漫长的历史给他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借鉴和总结经验教训,并且用这些东西来对付敌人!
而此时,驱逐哥萨克人,让他们去毛熊境内作乱,这一招其实就相当于在大明的境内扶持一支农民军,让大明的实力加速消耗,从而方便汉军入关!
如果毛熊人自己崩溃的话,那到时候汉军带着大军翻越乌拉尔山脉,进攻毛熊的核心领土的时候,遇到的抵抗肯定会减弱,他们的军事行动会变得更加顺利。。
所以,对于汉军而言,他们很乐于将这群不安分的哥萨克赶回去。
甚至为了帮助哥萨克给毛熊制造更大的破坏,他们还愿意跟哥萨克建立一定的联系。
把汉军这边淘汰下来的武器什么的,卖给哥萨克一些,顺便换走他们从毛熊人手中抢走的黄金和其他财宝!
反正他们抢走了这些钱肯定是要花的,而武器装备作为哥萨克的刚需物资,是肯定要花钱买的。
让其他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让天朝自己赚。
更何况,当年毛熊从天朝手中抢夺的财富,到现在还没追讨回来呢,借哥萨克之手,收他们一点利息什么的,这很合理!
“既然如此的话,那我们也不着急进军了。”
“皇帝陛下给我们的任务是在中亚这里打到里海,北边的西伯利亚要打到鄂毕河,我们现在已经超额的完成了任务了,继续当西边打的话,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拉的太长了,就算是有卡车负责运输,也成本也太高了!”
无论是从西北还是漠北,到鄂木斯克的距离都非常远,如果从京城和首都长安这两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来算的话,他们此时的补给线的长度已经超过了4500公里。
这种长度除非修了铁路,通过火车运输,否则的话,使用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很难抵达。
这种距离如果是在古代的话,靠着人力畜力是绝对不可能抵达的,可能还没走到一半,后勤部队运输的物资就被自己消耗一空了。
汉军眼下是凭借着汽车携带物资,这才勉强抵达这里的。
但是随着距离越来越长,这些卡车要跨越这么漫长的距离,自身所需要的燃料会越来越多。
这导致他们不得不将降低物资的运输数量,替换成大量的燃油,否则的话,卡车走到一半,路上就没油了。
而且,卡车并不是来了就算完事了,他们来了之后把物资卸下来,自己还要返程,这一来一去总里程就超过了9000公里了。
考虑到目前的卡车的发动机节油技术远不如后世,加上他们都是满载前行的,所以油耗居高不下,每百公里耗油大约在40升左右,9000公里跑下来,至少需要消耗三四吨燃油。
这不仅对燃油是极大的消耗,而且也会极大的占用卡车上携带物资的空间,所以这个距离越长,运输效率就越低。
而毛熊实在是太大了,眼下他们所处的叶卡捷琳堡,距离毛熊的首都莫思科足足还有1500多公里。
这么漫长的距离,对于后勤而言显然是更大的挑战。
二战时期第三帝国即便是有铁路和公路的运输便利,却依旧被自己漫长的后勤补给拖垮了,汉军跨越五六千公里的距离,强行开战,被拖垮的概率显然会更大。
尤其是越接近毛熊的核心地区的时候,他们遇到毛熊的阻力也会变得越大,到时候作战消耗的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肯定会大幅上涨,这会加倍放大他们后勤的压力!
所以在汉军的作战计划中,他们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就灭掉毛熊。
他们准备采用三步走战略,通过步步蚕食、稳扎稳打的办法来对付毛熊。
这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要先把毛熊从远东驱赶走,然后第二步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击败毛熊。
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占据毛熊之前在中亚和西伯利亚修建的那些城市,以这些城市为中转站和桥头堡,从本土向这里运输大量的物资,囤积起来,为第三步出兵向西,继续进攻毛熊本土做准备。
作为西伯利亚地区的一座要塞,叶卡捷琳堡显然非常适合充当这个进攻毛熊的桥头堡。
所以,白起和左宗棠商量了一番之后,一致决定,围而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