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主而伺’,这句话却是道出了谋臣一生的真谛。
“自大汉开创‘大一统’以来,我文武之人的出路便只有一条,那便是‘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是在这乱世之中,就如当今东汉末年一般,朝纲崩坏,法纪亦毁,现在比之那个时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
“那时好歹有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终究没有一人敢冒天下大不违称帝,就算出了一个袁术,也被迅速勘平。
“在看如今,这个乱世之中,除开大周以后,还有北汉、后蜀、南唐,甚至算是割据周行逢、吴越等国,已是不知几人称孤,多少人道寡。再加上北边虎视耽耽已然完成草原一统的辽国,局势更乱。
“若是在太平盛世之中,谁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乱世之中的虽多了选择,但亦是多了风险,如果一旦选择不好,便是覆巢之下再无完卵。而乱世之中的选择最为公平,不只是君择臣而已,臣已是能择君。”
听赵普说了这么久,赵匡胤明白现在终于说到重点之上了。赵匡胤应了一声,道:“正是这般,但又如何?”
“不敢相瞒将军,我投效于你,的确不是为了将军如今的权势,而是为了能让将军获得更大的权势。”赵普这番话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赵匡胤沉住了气,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改而问道:“那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赵匡胤清楚赵普之能,以他的才能,也的确有向他提出要求的资格。赵普本来不想把话说得如此过份的,但为了激起赵匡胤的野心,他也只能如此了。用自己的野心来刺激赵匡胤,这也是赵普的办法。
“赵普此生的最大愿望,便是将将军送上九五之位,而赵则平一生虽只读通半普《论语》,自信治理天下无碍。”说到这里,赵普装着思考了一番,“到时将军也不必赏赐我什么,只需封在下为宰相便成。”
赵匡胤先是脸色一变,这个位置却是很是敏感,原先他打算留给赵光义的。赵匡胤本人亦打算如柴荣一般,好好的培养培养一番人才,将赵光义培养成宰相之才,至于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不过!如今看来赵光义对于赵匡胤留给他的这个宰相之位并不是十分感兴趣,反而对于军权像是着了魔一般。虽然赵匡胤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将军权交给赵光义很有不妥之处,但到底是亲兄弟,血浓于水,最得只能作罢。
不过!赵匡胤想明白的东西却是更多,赵普这般言语此番所作所为,也许有更深层的目地在里面,当然!也许宰相之位并不是赵普说说而已,在他心中的确一直都期盼着这个位置。赵匡胤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赵普看,赵普被赵匡胤看得心中有些发毛。
赵匡胤并没有开口,只这么静静的看着,没有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赵普亦是有些后悔起来,似乎觉得这个代价好像太大了点儿。
“这是你个人的意思,还是其他所有人的意思?”不知过了多久,赵匡胤雷转开了目光,赵普松了一口气。可这口气还没有完全吐将出来,心又跟着提了起来,生怕一个回答不好,有什么坏事发生一般。
这个问题赵普不能不慎重回答,若说是自己则就罢了,说牵扯到其他人,只怕还会连累到其他的人。
可话已经话出了口,说出之言如泼出之水,又岂有收回之理?赵普咬了咬牙,在聪明人面前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军觉得这有区别吗?先前所言便是赵则平心中所想,如果将军要怪罪,则平一力担当便是。”赵普说完这般话偷偷的看了赵匡胤一眼。
赵匡胤摇了摇头,似乎并没有责怪赵普的意思,自言自语的说道:“你说得对!没有区别才对的,你的意思就是他们意思,我又何必多此一问呢?”赵匡胤微微一叹,“那便你跟我说说你的意思吧?”
赵普楞了楞,马上明白了过来,言道:“我不说其他人,就说与将军休戚相关的九位兄弟,他们九人能陪着将军一步步走到今天,难道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而已?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更多的想法?”
:()崛起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