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举兵起事。617 年五月,李渊起兵于晋阳,李世民拜右领军大都督率兵征西河郡,斩其郡丞高德儒,后封敦煌郡公。
2. 秦王时期:
统一战争:
讨伐薛举、薛仁杲:618 年七月,李世民率军出兵征讨割据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他采用“坚壁不出,以逸待劳”的策略,经过六十余天的对峙,待薛军粮尽、军心动摇时,兵分两路,南北夹击,大败薛军,为唐朝稳固了关中地区。
击败宋金刚、刘武周:618 年,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太原,形势危急。李世民率军北上,仍采取坚壁不战的策略,以疲其师。经过五个多月的对峙,宋金刚粮尽北撤,李世民穷追猛打。619 年4 月,刘武周北遁突厥,后为突厥所杀,代北平定。
虎牢之战:平定刘武周后,李世民于620 年二月又率军东征洛阳王世充。王世充不敌,乞求河北窦建德来援。李世民集中主力与窦建德决战,通过虎牢一战,一举击溃并生擒窦建德。王世充闻风丧胆,出城投降。此战后,李唐取得了华北统治权,李世民威望日隆。
受封天策上将:武德四年十月,唐高祖李渊认为以往的官号都不足以彰显李世民之功高,故封其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
3. 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建唐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太子李建成感到李世民的势力对其皇位继承权造成严重威胁,便与齐王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626 年,突厥入侵,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各军北伐,并请求派李世民手下大将充实自己的军队,二人密谋趁机埋伏刺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决定发动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626 年 7 月 2 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士兵,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将李元吉射杀。此后,高祖李渊让出军政大权,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八,李渊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次年改元贞观。
4. 执政时期:
贞观之治:李世民在位期间,年号“贞观”,他以隋亡为鉴,虚怀纳谏,注重吏治。他采用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思想,鼓励臣下直言进谏;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首要职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制定了《贞观律》及其他令、格、式,立法空前完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注意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增加户口,发展生产;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对突厥、高昌等进行武力斗争,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有了发展,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的繁荣昌盛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对外武功:
渭桥之盟:626 年,李世民刚登上帝位,梁师都策动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十余万进攻唐朝,进兵至渭水便桥之北。李世民带少数人亲自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水对话,指责其背信弃义,同时已在渭水边布下疑兵。唐太宗对突厥采取了妥协政策,送给其大批财物绢帛,与其订立盟约,约定两国和平相处。
灭东突厥:629 年,李世民派李靖、李世??、柴绍等人征讨东突厥,李靖统兵几次大败突厥。不久后,李靖等人再次出兵偷袭东突厥,薛延陀也同时开始进攻。颉利可汗应战仓促,大败,其余东突厥首领纷纷投降。唐朝占领了东突厥其它领地。
其他军事行动:李世民还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军事行动,如征服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等,使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5. 晚年过失:
随着唐朝国力的蒸蒸日上,李世民逐渐变得独断专行和自以为是,早年从善如流的态度一去不返。一些元老大臣常因一点小事就被贬官流放,身边敢犯颜强谏的人越来越少,阿谀奉承的人越来越多。
李世民执政中期以后,把勤俭节约的古训抛诸脑后,相继下令新建了四座宫殿,每座宫殿的造价都极为昂贵,还新增大批宫女、太监,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
李世民晚年对开疆拓土愈发产生兴趣,不顾大臣反对,坚持对高句丽展开军事行动。经过近二十年的征讨,唐朝在唐高宗李治执政期间才成功攻灭高句丽,实现了李世民生前的遗愿。
李世民曾嘲笑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但自己晚年也对长生不老之术产生了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