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343 年-388 年),字幼度,祖籍为陈郡阳夏。他出身于陈郡谢氏,是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保谢安之侄,东晋名将、军事家。其主要经历和成就如下:
1. 组建北府兵:
前秦统一北方后,不断侵扰东晋边疆。太元二年(377 年),谢玄出镇广陵,招募江北移民中的骁勇之士,经过严格选拔与训练,组建了“北府兵”。这支部队战斗力强大,成为东晋抵御前秦的重要军事力量。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和孙无终等猛将都加入了北府兵。
2. 屡立战功:
彭城之战:太元三年(378 年),前秦将领彭超攻打彭城。谢玄统领东莞太守高衡与后军将军何谦屯兵于泗口,后派遣部将何谦救援彭城,成功击败前秦军队。随后,谢玄又在君川大破前秦军队,斩杀敌将都颜、邵保等,因功晋升为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爵封东兴县侯。
淝水之战:太元八年(383 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号称“百万之众”。谢玄出任前锋都督,与叔父谢安、堂弟谢琰等统帅八万晋军对抗前秦军队。他先派部将刘牢之夜袭洛涧,大破前秦军,斩杀秦将梁成与其弟梁云。之后,用计诱使前秦军队后撤,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前秦军队,使前秦军自相踩踏及投河而死者不计其数。此战后,东晋的局势转危为安,谢玄也因此名声大噪。
3. 北伐中原:
淝水之战胜利后,谢玄于太元九年(384 年)被任命为前锋都督,统领冠军将军桓石虔等部北伐。他先后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晋军声威大震。但后来东晋朝廷认为应罢兵休养生息,命谢玄回镇淮阴。
4. 抱憾而逝:谢玄返回淮阴后,感染疾病,多次请求解除职务。后朝廷调任他为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太元十三年(388 年),谢玄病逝于会稽,终年四十六岁。东晋朝廷追赠其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献武”。
谢玄知兵善战,在东晋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唐德宗时期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北宋宣和五年被列入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奠享的名单中。
谢琰(352 年~400 年),字瑗度,陈郡阳夏县人。他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将领,太保谢安次子、车骑将军谢玄从弟。以下是其主要经历:
1. 早年仕途:谢琰起家着作佐郎,后迁秘书丞、累迁至散骑常侍、侍中、尚书左仆射等职。他成年后以忠贞干练见称,有美好的风度和仪态。
2. 淝水之战立功:太元八年(383 年),前秦大举南侵,谢安以谢琰有统军治国之才,让他为辅国将军,率八千精兵与西中郎将桓伊及徐兖二州刺史谢玄等人抵抗。在淝水之战中,他与桓伊和谢玄等人配合,成功击溃前秦军队,战后因功封望蔡县公。
3. 参与平叛及后续任职:
太元十年(385 年),谢安去世,谢琰为其守丧。丧期结束后,谢琰获授征虏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后来又历任尚书右仆射、领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太元末年迁护军将军、加右将军等。
隆安二年(398 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联同其他地方刺史举兵,谢琰获假节、都督前锋军事,参与讨伐王恭。王恭被击败后,谢琰迁徐州刺史。
4. 镇压孙恩起义:隆安三年(399 年),叛民领袖孙恩卷土重来,攻克会稽等地。朝廷命谢琰加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与都督吴郡军事刘牢之前往镇压,他成功杀死义兴的孙恩叛民领袖许允之,迎太守还郡,后又击破吴兴的孙恩叛民领袖丘尪。随后,谢琰以本官领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
5. 轻敌遇害:谢琰在会稽时轻敌,既不安抚士民,也不修整武备。隆安四年(400 年)五月,孙恩率部众再次来袭,谢琰初遣参军刘宣之击退孙恩,但不久孙恩又再进。最终,谢琰在河塘之间的窄路行军时,为孙恩军在船舰中射箭攻击,军队前后断绝,他在千秋亭败于孙恩,被帐下督张猛从后砍杀,时年四十九岁,他的两个儿子谢肇和谢峻也同时遇害。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为忠肃。
谢石(327 年-389 年 1 月 27 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的名将。以下是他的主要经历:
1. 出身名门:谢石出身于“陈郡谢氏”,是太常谢裒的第五个儿子,太保谢安的弟弟。凭借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他得以进入仕途,最初担任秘书郎等职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