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作,开宋代文赋先河,为后世传诵。
4. 历史评价:杜牧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他的诗歌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一、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他希望通过这篇赋,借古讽今,以秦朝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为教训,警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二、主要内容
1. 宫殿的宏伟壮丽
开篇先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极言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工程的浩大。
接着详细描绘阿房宫的规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展现出宫殿占地之广、楼阁之高、地势之雄伟。
对宫殿的内部装饰也进行了细致刻画:“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突出其楼阁之密集、结构之精巧、装饰之华丽。
2. 宫中的生活奢华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描绘了宫殿中歌舞升平的场景,暗示了统治者的奢靡享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通过对宫中女子的梳妆打扮、出行等方面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
3. 秦朝的灭亡教训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用夸张的手法,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困苦进行对比,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最终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秦朝的灭亡。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作者在此发出感慨,强调了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否则必将走向灭亡。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优美
运用大量的骈句,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用词精准生动,如“蜀山兀,阿房出”的“兀”字,形象地表现出蜀山因砍伐树木而变得光秃秃的样子;“廊腰缦回”的“缦”字,描绘出走廊曲折回环的形态。
2. 结构严谨
文章以阿房宫的兴建、繁华、毁灭为线索,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先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宫中的奢华生活,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最后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反思,点明主题,结构完整。
3. 主题深刻
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残暴统治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规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四、历史影响
《阿房宫赋》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当时对晚唐统治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评价历史兴衰时,常常引用《阿房宫赋》中的语句,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