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治军严谨,深受李世民的赞赏,李世民曾称赞他“此真将军,周亚夫也不过如此”。他的后代也较为昌盛,长子段瓒袭封褒国公,官至左屯卫大将军。他在唐朝的建立和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刘弘基(582 年~650 年),雍州池阳县人,是唐朝名将,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经历:
1. 早期经历:
刘弘基年轻时放浪不羁,喜欢结交侠客,但不事生产,导致家贫如洗。他以父亲的荫庇被封为右勋侍,曾随隋炀帝征讨辽东。行至汾阴县时,刘弘基自料误期依法当斩,便与部属屠牛犯法,被逮捕入狱,一年后才被赎出。出狱后,他亡命江湖,以盗马自给,后来投奔太原留守李渊。他见李渊次子李世民气度不凡,便主动交好李世民,深受重用,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2. 开唐有功:
协助起兵与前期征战:617 年(义宁元年),李渊密谋起兵,刘弘基奉命招募二千余人。当时,王威、高君雅准备在晋祠杀死李渊,刘弘基与长孙顺德埋伏在官厅后面,将王威、高君雅二人擒拿斩首。随后,他随李世民攻克西河,驻军贾胡堡,击败隋将宋老生。李世民进攻霍邑时,宋老生在城外列阵,败后弃马逃走,被刘弘基斩杀。刘弘基因功被封为右光禄大夫。接着,唐军到达河东,刘弘基率先渡过黄河,攻克冯翊,被任命为渭北道大使,主持渭北战事。他率兵西进,占据扶风,增兵至六万,然后南渡渭水,屯兵于长安旧城,在金光门外炫耀军威,并击败隋将卫文升。长安平定后,刘弘基功为第一。
多次被俘与回归:刘弘基随李世民征战过程中也历经坎坷。在讨伐西秦霸王薛举时,唐军在浅水原交战不利,刘弘基力尽被俘。后来西秦灭亡,他才获释,并恢复官爵。之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攻陷太原,刘弘基屯兵晋州,再次被敌军俘虏,不久又逃回长安。
3. 屡立战功:
刘弘基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他随李世民平定刘黑闼,被授秉钺将军;还曾与淮安王李神通在东起子午岭西至临泾一线修建防御设施,抵御突厥入侵。
4. 晚年及身后荣誉:
贞观元年(627 年),义安王李孝常等谋反伏诛,刘弘基因与李孝常有交往,受到牵连,被免官除名。后来他被起用为易州刺史,恢复封爵,还被征拜为卫尉卿。贞观九年(635 年),刘弘基改封夔国公,世袭郎州刺史。后来,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致仕,进授辅国大将军,俸禄及赏赐一如在职人员,每月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贞观十九年(645 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再次起用刘弘基,任命他为前军大总管,他在驻跸山作战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永徽元年(650 年),刘弘基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赐谥为襄,并将他陪葬昭陵。
总的来说,刘弘基为唐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稳定、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唐初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一。
屈突通(557 年 - 628 年),字坦豆拔,复姓屈突,奚族。(注意他不姓屈,他姓屈突,他也的确是这个字)他出生于长安,祖籍昌黎郡徒河县。屈突通是北周时期名将屈突长卿的儿子,隋唐时期着名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直言敢谏与军事才能初显:
在隋朝为官期间,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前往陇西巡查国家牧场,他发现当地官员隐藏了两万多匹马,便如实上报朝廷。隋文帝大怒要处斩涉事的 1500 人,屈突通认为处罚过重,以死进谏,最终使隋文帝免除了众人死罪,他也因此得到提拔。
隋炀帝时期,屈突通参与了征讨高句丽等战事。大业九年(613 年),他平定杨玄感叛乱,因功迁左骁卫大将军。此后,他还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在与农民军作战时非常慎重,虽无大捷,但也从未战败。
2. 对抗李渊:
在全国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统治名存实亡。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沿汾水南下,准备进入关中。代王杨侑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随后,李渊军进至龙门,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但因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善于守城,李渊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