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梁龙德三年四月,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之后又伐灭前蜀.
后期衰败
李存勖为政期间,政治上模仿唐末旧制,任用伶宦为近臣,纵容皇后刘氏干政,导致朝政混乱.
同光四年,李存勖杀功臣郭崇韬、朱友谦,先后引发西川兵变、邺都兵变,将领李嗣源在平乱期间反叛,李存勖平叛受挫还师洛阳.
同年五月,禁军将领郭从谦突然兵变,李存勖出战途中死于流矢.
后唐的政治制度主要沿袭唐朝,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官制
三省六部制:后唐基本沿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枢密院:后唐将后梁的崇政院改称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军事机要及边防等事务,长官为枢密使.
地方官制: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此外,一些重要地区还设有节度使等军事长官,他们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势力较强.
选官制度
后唐的选官制度也大致沿袭唐代,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通道。此外,也存在门荫制度,即凭借父祖的官爵、功勋入仕。
法律制度
后唐的法律基本沿用唐律,同时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了一些修订和补充,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特点
皇权与相权:后唐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但由于局势动荡,相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张,有时甚至能左右朝政。
藩镇问题:藩镇势力强大,他们手握重兵,在地方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是导致后唐政权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宦官与伶人干政: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宦官和伶人,让他们参与朝政,导致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加速了后唐的衰败。
后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状况如下:
继承唐制:后唐基本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常科中的主要科目有进士科、明经科等,考生来源主要为生徒和乡贡,考试内容、形式等也与唐朝大体相似。
重视程度高:后唐统治者较为重视科举,将其作为选拔人才、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通过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充实到各级官僚机构中,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权的正常运转。
受政治影响大:后唐时期政治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科举制度的实施也受到一定影响,存在如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舞弊现象、录取标准受政治因素干扰等问题,有时难以保证完全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对文化教育有推动作用:科举制度的存在刺激了后唐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地方上出现了一些私人讲学和教育机构,为学子提供了学习和备考的条件,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传承,对文化繁荣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李克用(公元856年-公元908年),本姓朱邪,字翼圣,沙陀族人,是唐末割据军阀,后唐政权的奠基人。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李克用出生于神武川新城,是李国昌的第三子,自小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15岁时随父参与镇压庞勋起义,因功被封云中郡牙将,后参与军士哗变杀死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并反叛朝廷,经多次波折,最终于中和元年归附唐朝。
军事生涯:中和三年,李克用率军讨伐黄巢,击败黄巢军并夺回长安,因功获封河东节度使。此后,他四处出击,扩展势力,成为唐末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并多次击败周围藩镇的围攻。乾宁二年,李克用率军进京勤王,救出唐昭宗,被封为晋王,之后与朱温展开多年争霸。
晚年及去世:天复元年,李克用因多种原因渐渐不敌朱温,但其坚守晋阳未被攻破。天佑四年朱温建立后梁,随后围攻李克用控制的潞州,李克用因病去世,葬于晋王墓,后唐建立后,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特点
军事才能卓越:李克用自幼善骑射,军事指挥能力强,其军队战斗力在当时首屈一指,多次在战争中以少胜多,为其势力扩张和维护统治奠定基础。
政治眼光长远:他以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