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理的,肯定是用嘴来讲道理,那遇到不讲道理的呢?又想让人家信服,我觉得可就不完全靠说了。
还有你们所学的论语,那也是后世他的弟子整理出来的,你们听老师讲课,就完全和老师理解的一样吗?你们学了这么多,真的明白孔子的想法吗?
孔子可从不是避世而隐,他周游列国,一直在为了实现自己的心中的理想,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努力去寻找,虽然终其一生,也没找到志同道合的君主,也没找到一个地方可以实践他的设想。
,!
但人家孔圣人可是一直找寻到了暮年,而你们呢?年纪轻轻就开始避乱当隐士了?看不惯朝廷的腐朽,也只是逃避,这不是怂吗?我有说错你们吗?还说我粗鄙,这就是你们从古代圣贤那学到的吗?空有一身才学,而不能为世人谋求生路,只想隐匿于山林之中,远远的冷眼看着这世间疾苦。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曹刘开启了怼怼怼模式,说得自己都口干舌燥了,有没有道理,曹刘才不管,学习后世那些怼人的先占领道德制高点再说,想喝口水,才想起茶杯被自己给捏坏了,直接抢过荀谌的茶杯,灌了一口。
几人听了曹刘的话,一时都无言以对,脑海里都出现了一幅,孔子身高两米,撸胳膊挽袖子,和人讲道理的画面。曹刘可不想等他们反应过来,弄个什么辩论啥的,继续说道:
“其实我并不认为,孔子想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可能实现。人性使然,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会有私心,有私心就无法做到‘天下为公’的所谓大同。反倒是孔圣人那个低标准的小康社会,更容易实现一些。天下人能以天下为家,百姓能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孤有所依,典章制度明确,伦理道德不背,可称为盛世了。
就这样看是较低的标准,大汉几百年,也并未实现。那原因在哪?在于人和人性,孟子和荀子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我觉得都有道理,也都不全对。
何为人?人与万物有何不同?人与其他生灵有何不同?要我说人和其他生物一样,一出生首先遵循的是本能,不分善恶,善与恶也是人所定义的。我救下一只将被狼咬死的兔子,那我对兔子就是善嘛?我对狼呢?狼没兔子吃了,就要饿肚子,可能会因为饥饿而死,那我对狼来说是不是就是恶的?善与恶,在某种意义上,只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
人有贪念,有欲望,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人能存在这个世上的原动力。因为想吃得更饱更好,人们学会了狩猎、种植,学会了用火,学会了利用工具。吃饱了吃好了,人们就有时间的去思考,有了思想,又想着传承,就又发明了文字,学会了记录。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了一起,就出现了领袖,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真的有那么美好和谐吗?真是那么美好,怎么会有后来的夏商周,再到诸国战乱,后有秦朝一通,又有立汉替秦?
这就是本能的趋势,想要生活的更好,更好的生存下去。但人有别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地方,也正是更会思考和学习,所以有了先贤,有了道德教化,来约束人们的本能欲望。”(小的本来想探讨下,世间发展的规律,但怕各位读者老爷看睡着了,而且天下没有同样的一片树叶,人人不同,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就不在这献丑了。)
曹刘感觉自己再扯下去,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了,曹刘本来就是想靠着自己超前的认知,说些有的没的理论,让几人跟着自己的节奏,可别把自己都给绕进去了,把人忽悠过来才是最终目的,赶忙收住转移话题,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想再问问几位大才,你们为什么读书?”
几人还没从前面的画面中,反应过来,又听了曹刘一顿东扯西扯,感觉好像有道理,又觉得哪里不太对,这曹刘又提出个看起来相对简单的问题。曹刘根本就没打算听他们回答,直接开口说道: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读书,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没错!曹刘直接照搬看到过的穿越小说,放出横渠四句这个大招,反正小说里写的这大招一放出来,这些古人都会很震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用,曹刘说完,就捧起茶杯喝茶,然后观察着几人的反应。
就看到管宁、邴原和国渊三人,包括荀谌也是一样,嘴里反复念叨着曹刘说的这四句话,直接都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而刘政反应就直观不少,看着曹刘的眼神完全变了,感觉都要冒光了。
曹刘感觉很满意,古人诚不欺我啊!不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