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皇帝登基之前,他们这些人对于接下来的削藩的事情,就做了一番的谋划。
当时这帮人就提出来,应该先把兵权收到兵部,然后手中有了兵权,这样才有保障。
然而,自己和黄子澄为了消除朝堂之上的影响,提出不应该过多的揽权。
同时在五军都督府还有自己人,应该通过削藩的过程之中,逐渐的把兵权收归兵部。
本来按照这样的谋划,最是安全稳妥的,但是自从皇帝去了孝陵回来之后就变了。
“嗯,齐大人有何看法?”
黄子澄听着齐泰的说法,颇为新奇的看着他问道。
“其实要说了解咱们这位陛下,看似什么意见都能听进去,实则心志坚定。
而且诸位不要忘了陛下的年纪,正是青年义气的时候,如此之举怕是不美。
还有在谨慎殿的时候,黄大人谏言之举,也没有打动陛下。
虽然不知道陛下转变缘于何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逼迫之举显然不是最佳之策。”
齐泰说道这里,端起身边的茶杯,拿开杯盖,轻轻的吹了起来。
喝了一口茶之后,齐泰抬起头看着思考的二人,脸上浮现出一股莫名。
“尚礼的意思是,此事应该缓缓图之?”
黄子澄这样问显然是把齐泰的说法听了进去。
“不,削藩这件事不应该缓,之前我们旗帜鲜明的推动削藩。
如果这件事上,我们退了,那将是万劫不复。
所以削藩这件事,我们还是应该快速的推动起来。
只是用叩阙上书的方式,我觉得手段是太过激烈了。
自从陛下从孝陵回来以后,整个人的变化是明显的。
对于我们的信任,已经不像从前了。
而且,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问题,陛下的年纪。
如此激烈的手段,只会让我们会陷入更大的被动。
同时,以前陛下对于武勋的态度,现在陛下对于武勋态度。
所以,我认为叩阙上书,只会让这些人联合起来,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就会真正的万劫不复。”
听着齐泰分析的二人,此刻脸上终于浮现了,一丝害怕的情绪。
他们不敢想象失败之后的结果,他们怎么去承受。
特别是黄子澄,他与朱允炆接触最多,以他对于朱允炆的了解。
这位陛下看似是个没主见的,其实那腹黑的心肠,一点也不比老朱少。
同时,黄子澄还知道朱允炆的背后,还有一个太后吕氏站在身后。
想到这里,黄子澄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一个激灵。
从朱允炆对于削藩之事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出现之后,自己就陷入了一个思维的怪圈。
从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异常的愤怒,从而致使自己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
“齐大人的说法,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王大人此言差矣,你可别忘了洪武朝的事情。”
齐泰听着王伦的话,嘴角扯了一下,心中颇有些无力感。
就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是家世显赫,如何能够在这里跟他们平起平坐。
果然,齐泰提起了洪武朝的事情,王伦那一脸自信的摸样,这个时候难免有些苍白。
“还有,可别忘了,陛下虽然颇有先太子之风,但是可是太祖皇帝亲手调教出来的。
削藩的本质,就是陛下心中已然对于藩王的忌惮,不然你以为我们之前能有推动这件事的能力?”
齐泰的话再次敲到了王伦的心上,要说朝中大臣对于朱允炆的了解,除了黄子澄之外。
那就是齐泰了,自从朱允炆当做接班人以来,这二人是跟朱允炆接触最多,可以说已经成了宠臣了。
“看来,叩阙上书的方法还是太激进了,最近心神都被陛下态度转变所牵扯,实属不该。
这叩阙上书之事,如今看来的确已经不合适了!
既然尚礼如此说,不知有何法教我?”
一直在沉默的黄子澄,听完齐泰的分析,这个时候已经彻底认为,这个时候用叩阙上书,确实是不智的做法。
不尽让黄子澄想起在谨慎殿里面,自己死谏的场景。
他从朱允炆眼中看到的不是慌乱,而是对于他这种行为的一种漠视。
这个时候让齐泰的提醒,他终于想起来了,就是这种漠视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