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之后,谨慎殿
一路风尘仆仆的朱棣,身边跟着姚广孝,来到谨慎殿。拜见之后,朱允炆与二人,分主次而坐。
“四叔,一路辛苦!这位想必就是道衍大师了吧?”朱允炆看着对面的朱棣,问道。
“臣,见过陛下!”姚广孝起身给朱允炆行了一礼。
“哈哈,大师这一礼的确有意思。”朱允炆看着行礼的姚广孝,微笑的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贫僧虽然是方外之人,亦是大明子明。”姚广孝平淡的解释道。
朱棣看着两人在暗打机锋,坐在旁边的心中一阵的膈应,脸上虽然淡定,但是心中一阵的腹诽。
“大师之才,朕略有耳闻!三家同修,涉猎诸子,当世大才!”朱允炆夸赞道。
“不敢当陛下,如此的夸奖。臣只是一个小小的和尚,读了一些书实在当不起陛下如此夸奖。”
“大师,我很好奇当初大师跟宗泐和尚吟的哪一首诗?”朱允炆笑眯眯的说道。
姚广孝听着朱允炆的说法,那古井不波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慌张的表情。随后额头上的冷汗,不断的冒了出来,一直在皱着眉头,思考着如何回答朱允炆的话。在姚广孝的心里,这首诗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担心的根源,当年少年意气风发,有感而发做了这首诗。作为一个谋士,姚广孝绝对是不允许自己处于舆论的中心。
要说年轻时候的姚广孝还是很有抱负的,但是选择出家的他,已经基本跟尘缘斩断了。而且自己已经有了宗教的户籍了,按照朱元璋的户籍制度,自己想还俗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有志之人,姚广孝是不甘心的,他忍受不了自己的才华被浪费。
至于宗泐为什么把姚广孝推荐给朱棣,这中间难道没有佛教的一点诉求么?这个背景的根,要从老朱说起,老朱虽然是受过寺庙的恩惠。但是老朱也是最了解寺庙的人,正因为老朱对于寺庙的了解,所以老朱对于寺庙的限制,也是做到了严厉的限制。虽然感谢寺庙的当初的救济,老朱对于皇觉寺还是比较优待的。
但是对于天下寺庙的诉求,老朱显然是不能让他们,恢复到以前的生活状态。所以宗泐选择了姚广孝的这批和尚之中,背后没有这帮和尚的诉求和推动,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姚广孝不知道么?显然他是知道的,这是一种交易,姚广孝也乐于这种交易。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回报。
“回陛下,小僧那些微末之技,怕是污染了陛下的耳朵。”姚广孝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大师不要谦虚,朕是纯属的好奇罢了。”朱允炆再次似笑非笑的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现在已经被朱允炆的这句话,逼到了墙角,知道这是朱允炆的阴谋,目的就是让他当面敲打他。姚广孝不相信,朱允炆对自己的调查,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作的诗。姚广孝这么多年以来,让自己心生恐惧的人,也就现在的朱允炆了。即使以前面对老朱的时候,姚广孝也没像现在这样的恐惧。
看着朱允炆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以及那双犀利的眼神,姚广孝觉得自己在他面前,一点秘密也没有。
“当时小僧年少轻狂,与宗泐大人游历北固山,一时心绪激荡,赋诗怀古。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陛下这是小僧年少之言,着实轻狂,小僧经过这么多年的佛法洗礼,已然是青灯古佛,诵经吃斋了。”
姚广孝心在向朱允炆表露自己的心迹,皇上你看谁年轻的时候,不意气风发,说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我现在已经很老实了,你就饶过我吧!
朱允炆当然明白姚广孝的意思,但是朱允炆觉得,现在不应该这么轻易的放过他。还要加一些猛料,因为朱允炆可是知道的,永乐大典最后成书,可是跟姚广孝的加入有很大的关系的。朱允炆也不想这样一个有大才,而且心又不安稳的人,天天围着朱棣转。因为你不知道那天,这人又会整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大师之志,凌云九天啊。朕也为大师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只是大师,最近朕听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传闻,说大师与四叔第一次相遇的故事。正好二位今日齐聚这里,朕一时好奇,也向二位求证一番。
这个故事是,大师第一次见四叔,对四叔的面相所吸引。曾言:我观施主,日角插天,贵不可言。只是如今潜龙在渊,困于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