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后退,眼中露出惊恐的神色。
李铭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以后做事收敛点。否则,今天这顿教训只是个开始。\"
追兵们对视一眼,掉头就跑。他们可不想招惹这个身手诡异的高手。为首的壮汉也连滚带爬地爬起来,跟着逃走了。
\"多...多谢大侠救命之恩。\"青年颤抖着站起来,向李铭深深鞠躬。
李铭翻身下马,仔细打量着这个青年。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面黄肌瘦,但眼神清澈,不像是惯犯。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小人叫张义。\"
\"为什么要偷粮食?\"
张义的眼圈突然红了:\"家中有老母和幼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官府说是救济粮,可到了那些恶吏手里,全都被他们中饱私囊了。小人实在没办法,这才...\"
李铭点点头。这种情况在这个时期很常见。朝廷腐败,官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这也是为什么不久后会爆发黄巾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带我去你们村子看看。\"
张义先是一愣,随后欣喜地点头:\"好!好!大侠请随我来!\"
一路上,李铭一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边询问着当地的情况。通过张义的介绍,他大致了解了这里的基本情况。
这里是清河县下辖的一个小村子,因为连年天灾,再加上苛捐杂税,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艰难。最近又有不少流民逃到这里,更是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大侠,前面就是我们村了。\"张义指着前方的一个小村落说道。
远远望去,村子里破败不堪,几间茅草屋歪歪斜斜地立着,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偶尔有几个老人或孩童,都是面黄肌瘦,毫无生气。
这种场景让李铭的眼神变得深邃。他在现代时就经常研究这段历史,知道汉末的民生有多凋敝,但亲眼看到还是让他感到震撼。
\"家家户户都这样?\"
\"是啊。\"张义叹了口气,\"去年就歉收,今年又遭了灾。官府的赈灾粮食根本发不到我们手里,全被那些恶吏给扣下了。很多人都在逃荒,可是...可是能逃到哪里去呢?\"
李铭默默点头。他很清楚,整个东汉末年都是这种情况。民不聊生,流民遍地,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而黄巾起义又成为了汉末群雄割据的导火索。
走进村子,破败的景象更加清晰。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摇摇欲坠,一些房子甚至已经倒塌。街道上几乎看不到青壮年,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青壮年都去哪了?\"李铭问道,虽然他心里已经猜到了答案。
\"要么逃荒去了,要么...要么就去投了黄巾军。\"张义压低声音说道。
果然如此。李铭眯起眼睛。黄巾军在起义前就已经开始在各地发展教众了,而这种民不聊生的状况正是他们发展的温床。
\"你家在哪?\"
张义带着李铭来到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前。屋子很小,但是收拾得很干净。一个老妇人正坐在门口,怀里抱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娘!妹妹!\"张义快步跑上前。
\"义儿!你可算回来了!\"老妇人看到儿子平安回来,激动得老泪纵横,\"可吓死娘了!你怎么这么傻啊,去偷官府的粮食,要是被抓住了可怎么办啊!\"
\"娘,是这位大侠救了我。\"张义指着李铭说道。
老妇人这才注意到李铭,连忙站起来要行礼:\"多谢大侠救我家义儿!\"
\"不必多礼。\"李铭扶住老妇人,目光落在她怀里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看起来也就六七岁的样子,瘦得皮包骨头,眼神都有些涣散了。
\"几天没吃东西了?\"
\"三...三天了。\"老妇人叹了口气,\"本来还有一点粮食,可是义儿发烧了,只好拿去换药了...\"
李铭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普通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
\"张义,去把粮食煮了吧。\"李铭说道。
张义这才想起怀里还抱着那包偷来的粮食,连忙跑进屋里去准备。很快,一股粥香就从屋里飘了出来。
看着这一家人狼吞虎咽地喝着稀粥,李铭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不能袖手旁观。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