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的风铃轻响,李铭放下手中的名册,望向窗外飘落的梧桐叶。秋意渐浓,正是用人布局的关键时刻。
\"把陈管事请来。\"李铭对门外的亲兵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人快步走入:\"主公。\"
\"陈平,这些年你一直负责内部人事,做得很好。\"李铭示意他坐下,\"现在我要重新调整一下各部门的人手,需要你来协助。\"
陈平恭敬地说道:\"主公请吩咐。\"
李铭展开一份详细的名册:\"首先是幕府这边。要对谋士团队进行扩充和调整。\"
\"现在的谋士团队已经很强大了。\"陈平有些疑惑,\"还需要调整吗?\"
李铭笑道:\"赤壁之战后,局势更加复杂。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应对。\"
他指着名册上的几个名字:\"郭嘉擅长全局谋划,贾诩长于权谋算计,许攸精通军事战略。但我们还缺少精通民生、钱粮、法制的人才。\"
陈平恍然大悟:\"主公的意思是要扩充文职谋士?\"
\"不错。\"李铭点头,\"我已经物色了几个人选。司马徽,精通经济民生;王朗,通晓法理;钟繇,善于行政管理。你去接触他们,务必要说服他们加入。\"
\"这三位都是当世名士,请恐不易。\"陈平说出自己的担忧。
李铭胸有成竹:\"司马徽一心想推行他的经济理念,我们给他这个平台;王朗对现行法制多有不满,我们允诺他可以参与制定新的法规;至于钟繇,他在曹营中郁郁不得志,正好我们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陈平佩服地点头:\"主公算无遗策。\"
\"这只是开始。\"李铭继续说道,\"各地方官员也要进行调整。赵德,你觉得他怎么样?\"
\"赵德为人正直,管理有方,是个难得的人才。\"陈平如实评价。
李铭满意地点头:\"我准备让他统管西部三郡的民政。他在后勤上的才能,正适合管理那里的屯田和赋税。\"
\"那西部的军事呢?\"陈平问道。
\"军事由程虎负责。\"李铭说着,又指向地图上的另一个位置,\"东部沿江一带,由周泰统领水军,同时兼管地方事务。\"
陈平仔细思考着这个安排:\"军政分开,互相制衡,确实稳妥。\"
\"不止如此。\"李铭解释道,\"这样的安排还能让他们专注于各自的领域,提高效率。文官管民生,武将领军务,各司其职。\"
商议完地方人事,李铭又拿出一份密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要在各地建立起新的情报网络。\"
陈平听到这里,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这才是今天人事调整的重中之重。
李铭压低声音:\"我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由你全面负责。下设三个部门:搜集情报、分析研判、行动执行。\"
\"这......\"陈平有些惊讶,\"属下恐怕难当重任。\"
李铭拍拍他的肩膀:\"你为人谨慎,心思缜密,最适合这个职位。而且这些年你在内部人事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
见陈平还在犹豫,李铭继续说:\"我会给你充分的权力。情报机构的人员由你亲自挑选,经费单独批列,行动不受地方官员干涉。\"
陈平终于郑重地点头:\"属下定当竭尽全力。\"
\"很好。\"李铭满意地说,\"我已经拟定了一份人选名单,你看看这些人是否合适。\"
陈平接过名单,仔细查看起来。这份名单上的人,都是这些年来表现突出的心腹。有的擅长收集信息,有的善于分析判断,有的则长于秘密行动。
\"这些人都很合适。\"陈平评价道,\"不过还需要补充一些基层人手。\"
\"你可以从军中和地方上选调精干人员。\"李铭说道,\"记住,情报人员的选拔标准是:忠诚第一,能力第二。\"
陈平记下这个要求:\"属下明白。\"
\"对了,\"李铭忽然想起一事,\"之前在江东和荆州安插的暗线,也要整合到新的情报系统中。\"
\"那些暗线现在是由各地主官分别掌握,整合起来恐怕会有阻力。\"陈平说出实情。
李铭笑道:\"所以要先做好人事调整。等新的人事安排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