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频繁侵扰中原?
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说是民族矛盾。
我想说的是屁的民族矛盾,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野人”根本就没有民族的概念,又怎么会有什么民族矛盾?
古代游牧民族之所以频繁侵扰中原,根本原因就是个生存问题。
我们现代人是无法理解古代的边疆地区的生存环境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唐朝很多的犯罪官员会被流放岭南。
那么岭南在哪?岭南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啊!
有些人直接就惊了,啥?送我去深圳享受生活难道就是流放?
哈!我想说“图样图森破”!
唐朝时候的岭南是个什么样的地界儿呢?
说一件事大家就明白了:
《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置南扶州及五县,以獠反寄泷州,贞观元年废,以所管县并属泷州,二年,獠平,复置南扶州,自泷州还其故县。
信宜以“扶州”之名出现 在国家历史记录上,而这也正是信宜历史上战乱的开始。
《资治通鉴》记载:唐武德七年六月,泷州、扶州獠作乱,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击平之。
那么南尹州都督李光度这次平定泷州、扶州獠作乱的战争死了多少人呢?
答案是3000多人。
那么被獠人杀死的唐军有多少人呢?
答案是58人。
那剩余的2900多人是怎么死的呢?
答案是死于征讨之路上的毒虫和瘴气。
这么说大家就明白古代的边疆地区是个什么样子了吧?
一句话形容就是“阿鼻地狱”!
你可能会问,有那么夸张吗?
我看两广地区的气候也就那样,古时候的人难道就那么脆弱吗?
我想说的是,你现在看到的两广地区是经过了我国人民两千多年的治理之后的土地,而不是原生态形式下的“烟瘴之地”。
在古代连气候湿润的岭南之地生存都这么艰难,你就不要说气候苦寒的西北地区了。
还是举个例子:
作为一个曾经一度压着汉朝大的匈奴应该算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了吧?
那么这个帝国是怎么崩溃的呢?
史书记载,霍去病在元狩二年(前121年)的两次河西之战中,取得了显着的战绩。
在第一次春季攻势中,他率1万精锐骑兵对河西地区展开试探性进攻,连续攻破5个匈奴部落,毙俘匈奴8900多人。
第二次夏季攻势中,他再次率数万骑兵深入河西,歼敌3万余人,并俘虏了包括单于王后、王子、藩王、相国在内的122名匈奴贵族。
在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舅舅卫青共同远征漠北,他在此战中斩杀匈奴七万多人,使得匈奴左贤王主力部队消耗殆尽,并追杀至狼居胥山。
也就是说霍去病前后一共杀伤了匈奴人十万出头就把一个曾经压着汉朝打的大帝国给打崩溃了。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在西域生活太不容易了,养活不了太多人口,这十万人就是大匈奴最核心的实力了。
很多时候一场雪灾就能够让西域的一个大部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比如说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东突厥汗国遭受了严重的雪灾,牲畜大量冻死,人民饥荒严重。
随后在公元630年东突厥就灭亡了。
这可是曾经横跨欧亚的突厥啊,就因为一场雪灾就灭亡了。
大家知道在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生存有多么艰难了吧?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大家知道在古代平民是怎么过冬的吗?
很多人会说,这我懂,穿厚点,在家里猫着,一家人挤挤,以前听老人说过。
我想说你真是“图样图森破”。
听说过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这首诗吗?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知道什么是“捣衣”吗?
捣衣就是把烂布片、皮毛碎料、甚至是纸屑杂草捣成絮状填充在麻衣或麻被里面充当保暖物来抵御寒冷。
就这还是长安这样的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