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巢做了四镇节度使,控制了后世的广大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地区,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又从朝鲜半岛弄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之后,河南道的工业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带来的结果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
这就是黄巢要搞资本扩张的大背景。
事实上,在河南道以外的广大地区充当着河南道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的角色,而唐朝落后的生产力使得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很快就被榨干了。
这使得河南道的工业发展眼看着就出现了瓶颈,黄巢自然不能等着发生“经济危机”。
那怎么办呢?
黄巢宁愿把从朝鲜半岛拿到的赔款给朝廷也不想面对经济危机。
甚至搞出了双倍价钱购买其它藩镇的商品的骚操作。
但是这些统统都没用,面对河南道强大的生产力,大唐的那点消费能力根本就不够看的。
所以黄巢只有使出绝招——资本输出。
一方面黄巢支持张家兄弟重开丝绸之路,另一方面黄巢决定在大唐各地开办工厂,一方面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培养民间的消费能力。
就像淄州,一个淄州的消费能力甚至比得上大唐的首都长安的消费能力。
如果每个藩镇都有一个淄州城,那么河南道的商品还愁卖吗?
当然搞资本输出只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黄巢更深层次的考量是要搞大唐经济一体化。
有个问题:割据的基础是什么?
有人说是武力,其实不是,割据的基础是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要想真正的统一大唐,并且避免治乱更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
后世的中国为什么那么团结?
因为后世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现在黄巢就是想通过金融手段和资本输出来统一大唐的经济,从而从根源上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这在公元9世纪的大唐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黄巢经过实践发现还真不是不可能的。
淄州模式在河南道的推广和落实,完全证明了即使在落后的封建经济时代,只要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照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市场统一。
而黄巢准备统一大唐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对大唐的金融控制。
事实上以唐朝落后的经济水平和脆弱的金融模式,想要控制大唐的金融并不是很难。
至少黄巢已经事实上完成了大唐的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
相比使用不便,且铸造混乱的铜钱,河南道的盐票实在是优势太大,以至于大唐人民自觉自愿地开始使用盐票作为货币。
这从河南道盐票的发行现状就可以看出端倪。
最初的盐票只是作为兑换食盐的凭证,所以每张盐票的面额都是以食盐的重量计价的,而且每张盐票的面额都很高,最低的都是一石食盐。
后来随着盐票逐渐脱离票证属性,越来越凸显钞票属性。
河南道开始以盐票所能兑换的食盐价值作为面额标记,而且面额也越来越低。
后来当盐票开始为全大唐普遍接受为交易凭证的时候,河南道的盐票开始完全脱离了票证属性,彻底转变为信用货币。
其印制模式也开始固定,且抹除了一切签押标记,直接使用防伪标记。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票值固定,彩色套印,专用纸张和不记名兑换。
期间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去印制假钞,但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究其原因就是黄巢掌握了最先进的造纸和印刷技术。
不可复制的印刷+足额及时的兑换能力,使得河南道的盐票信用极其坚挺,特别受到商人们的欢迎。
尤其是在河南道建立专门的钞票发行机构——大唐盐业银行之后,盐票直接就变身为钞票,成为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信用货币。
而掌握了信用货币发行权的黄巢,则利用手里的金融霸权开始了疯狂的资本扩张,这种扩张水平和扩张速度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大唐的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庄园经济。
很多大地主的庄园一整年的产出不及一个工厂一天的产出,这直接造成了大唐的财富疯狂涌向河南道。
同时也造成了大唐各个藩镇普遍性的经济贫困。
于是黄巢才开始了他的“造血计划”,向大唐各地输出资本。
不过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