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民间,探访群众的时候,见到了只要一提到腾瑞单于,每个人的眼里都散发着光。
越是深入了解,他就愈发钦佩二舅。
舞蹈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勍人视角演绎,从最初被贵族欺压,到跟随大单于奋起反抗,再到娶妻生子,最后安居乐业,儿孙绕膝,生老病死......
看似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却是千千万万个勍人辉煌壮丽的一生。
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统治的子民,应该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个舞蹈给出了答案。
这也是扶苏所向往的,他并不想成为父皇这样的君主,他只想成为二舅那样的仁君。
文韬武略、英明神武、明君正政、爱民如子、万民景仰......
等等,用文韬武略这个成语来形容宋坤,似乎不太准确,放在秦朝,他分明是文盲一个。
公子扶苏有了两个人生榜样。
尽管他不太认可父皇的扩张理念,不太认可父皇执政不讲人情,不太认可父皇定下的严苛律法,不太认可父皇的一言九鼎,听不进大臣的劝谏......
但是不可否认,父皇的勤勉为政?,非常值得他学习。
扶苏时常在想,如果父皇和二舅能中和一下,那该多好?
二舅的懒散,他是亲眼见识过,无语到极点。
其实,还是扶苏太年轻了。
他不认可嬴政的缺点,放在帝王身上,正是难能可贵的优点。
换个角度想,如果嬴政是个守成之君,扶苏继位的时候,能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吗?
如果嬴政施以仁政,没有制定下严格标准,对待臣子仁慈,如何稳定朝纲?
如果天下没有铁律,如何规范黔首的所作所为?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如何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
如果嬴政事事参考臣子纳谏,岂不是成为了傀儡?一个帝王,就应该要保持理智,学会独立思考,况且他并不是固执己见。
扶苏对比秦勍两朝的律法,片面的以为,勍律就是要比秦律要好,这是错误的。
因为他忽略了两朝的社会背景,一个延续了五百多年的王朝,如何能与刚成立不久的王朝相提并论?
都是一群人精,如果过于放纵,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有,其实宋坤并没有扶苏想象中那么仁慈。
台上的宋坤,看了这个节目,尴尬症都犯了,如坐针毡。
他开始怀疑自己,真有那么伟大吗?
宋坤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君主,只能说勉强及格。
勍朝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个大臣与群众,他们燃烧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今天。
而他,不过是一个领路人罢了,如果将所有功劳都推托到自己身上,真有点难为情了。
嬴政疑惑的望向他,问道:“宋兄,如何?你身子抱恙?”
“没,没有。”
......
第四个节目,《共和》。
看这个节目名称,就知道演绎的什么故事了。
舞蹈编排很有意思,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边境守卫。
主角见证了一开始的南北对抗,见证了中原和草原的文化经济冲突,见证了两边民众深入骨髓的国恨家仇。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八年),秦国北面长城,被推倒;
公元前232年(始皇帝元年),赵国、燕国北面长城,全部推倒,至此南北再无障碍;
公元前230年(始皇帝三年),秦直道一号线,从秦都咸阳至勍都伊吾,通车。
在始皇帝与腾瑞单于的努力下,从此以后,南北民众再无间隙,情同手足。
相信,每一个曾经去过北疆天勍的老秦人,都会感同身受。
勍朝花重金慰问过去被草原人伤害过的边境民众,并且许诺,三代人的赋税,我们包了。
送钱、送物资、送温暖,数目之大,令人羡慕。
没有人会与钱过不去,当然选择原谅他们啦。
不原谅能咋地?难道你要与王朝对抗?
原来誓死不休的仇人,如今变成了和谐共处的一家人。
真是世道无常呀,谁又能想到呢?
......
后续的节目,大都是秦朝本土特色的民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