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让咸阳百姓对始皇帝的印象改观。
而今年,关中大旱,咸阳属于重灾区。
“老翁,小心点,你们何必行此大礼?”
见到乡亲们纷纷跪下,嬴政连忙跑过去,一一扶起。
“朕又不是吃人的猛兽,不必如此。”
“不!陛下你是祥瑞,上天派下来拯救我们的。”
关中大旱,扶苏立即启动天灾应急措施,广开粮仓,赈济灾民。
除此之外,还宣布减免大旱区域的农税,让黔首们先满足自己的温饱。
其中,就以内史郡的咸阳,做得最好。
或许与始皇帝天天上山下乡有很大关系吧,无论如何,对于黔首而言,都是好事。
嬴政抬头,望向一片荒漠,天际乌黑大片,蝗虫即将席卷。
众人先躲进房屋里面,让蝗虫飞过。
嬴政低头抚摸着干裂的大地,他脸色凝重。
之所以缺乏农业灌溉,与旁边的渭水干涸有很大的关系。
准确来说,不能形容干涸,而是进入枯水期。
先前做的水利设施(水渠),因为渭水和黄河的水位降低,导致无法正常引流。
赈灾,只是能缓解燃眉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嬴政皱眉思索,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现状呢?
在他执政期间,关中大大小小的旱情共有十五次,这可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比例了,相当于每隔两年就来一次天灾。
生活在关中的黔首们,苦不堪言。
朝廷每次都减免税收,造成财政损失不说,也不能治本,还有可能会增加黔首的负担。
所谓税收减免,不是说你不用缴税,而是指你现在不用,等到丰收时期再补缴。
秦朝本质上是一个农耕大国,不能亲手毁掉基本盘。
万一开了“天灾彻底免税”的先河,就会有其他郡的官吏谎报灾情,中饱私囊。
嬴政来到渭水河畔,一众乡亲父老跟在后面。
“陛下,渭水虽有(水),可担挑困难,会有生命危险,万一有人陷落淤泥,难以救助。”
“是啊。”一名老翁叹气道,“前段时间,隔壁阎良乡不是听说有个小子,就是这样身亡的吗?”
“啊?确有此事?”
“自然是真的,可怜哦,那个小子听闻尚未娶上婆娘,还是家中独子。”
嬴政负手而立,他的耳边传来乡村父老的议论声。
突然,有一句话引起他的注意。
“如果,渭水能一直不干涸,那就好了。”
对哦,有什么办法,能让渭水,乃至(黄)河一直保持水位平衡呢?
嬴政陷入了沉思。
......
走回去的路上,嬴政忽然想到!
有办法,确实有一个办法!
与关中地区相反,百越地区多雨,江河时常发生洪灾。
如果,如果,如果能将南部的水流,通渠引入关中地区,能做到吗?
嬴政被自己这个大胆想法吓了一跳,他不禁问自己,能做到吗?
他立在原地闭眼思忖,一会儿后,猛然睁开双眸。
“能做到!一定能做得到!”
“朕当年为攻百越,连灵渠都挖了,南水北调,有何不可?”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自然是做不到现代那么尽善尽美的,不过肯定可以缓解现状。
那么,秦朝真的能做得到吗?
你还别说,真有可能!
众所周知,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秦朝修建了灵渠三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其中灵渠,就是用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
东借湘江,西入漓江,然而湘江的水位低于漓江。
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就需要人为改变水位的高低差。
于是,秦朝的水利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建造陡门,待船只经过时,开闸放水,让水位下降,船只得以顺利上行和下行。
“三十六陡下兴安,一陡一个境界,一陡一个天地。”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灵渠,还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比如泄水天平、三七分派等。
直至今日,灵渠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人无不感叹老祖宗的聪慧。
由此可以推断,大秦实际上是有能力实现“南水北调”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