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断了。却没有想到哥舒晃在客栈放火当晚,薛嵩带着自己的亲信,去往了河东薛氏在丰州城的主事薛家掌柜家里过夜。安庆绪一拍屁股先跑了,虽是派人去通知了薛嵩一起走,奈何薛嵩是个要脸的,再加上也身负薛氏家主的嘱托,不愿和安思顺结下梁子,反倒给颜季明和安思顺留下一封书信,说是安庆绪尚且年轻,如今闯下大祸,自知理亏,无颜面对伯父安思顺和妹妹安雅。待日后必定会上门负荆请罪……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薛嵩劈哩叭啦很是写了一些内容,生生把安庆绪给卖了。
安思顺虽是胡人出身,但他自父辈起已是大唐的军将人家,吃过的盐比常人吃过的米还多,焉能看不出薛嵩这封信里暗藏的门道?
这薛嵩本就是千年世家河东薛氏的正经传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大唐响当当一等一的大将军,虽身为武将,但肚中的墨水远比一般的文人要多,怎么会无缘无故写来这么一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致歉信?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岂不是对安庆绪的所作所为不打自招了?
安思顺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是有了主张。
过去很多年来,安思顺一直努力经营自己的势力,不惜交好安禄山与哥舒翰,乃至和北庭封常清以及安西高仙芝都有书信往来,为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保大唐北疆平安吗?
不,远不是如此。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安思顺此番经营,也不过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如之前的那些封疆大吏们,从边塞的节度使,摇身一变成为朝中的宰辅大臣,位列公卿,从而光宗耀祖,将“胡人”的帽子彻底从头上摘下去,让他的后辈子孙可以就此在繁华的长安城代代繁衍下去,不必像他和父亲一样,终其一生,都在马背和征战中度过。
人都是有私心的,封妻荫子,后辈儿孙吃香喝辣无忧无虑,就是他的私心。
人都是有野心的,加官进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他的野心。
他安思顺苦心经营多年,不但没有受到皇帝的看中,不但在北征途中被北庭封常清掣肘,不但安禄山和哥舒翰都对自己不尊不敬,反倒是连安庆绪和哥舒晃这两个黄口小儿,也敢公然在他安思顺的朔方地界上杀人放火!
安思顺算是看明白了,他们这些人所倚仗的无非就是皇帝的眷顾。而他安思顺,缺乏的恰恰是皇帝的眷顾!
安思顺总算是想明白了,在这么个世道里,在大唐的官场中,他压根儿就不需要任何朋友,他需要的,是且仅是皇帝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