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旁人怎的行为都无所谓了,关键还是要看他安思顺的心思,看他安思顺到底是会把安雅许配给谁。
唐明皇拿定了主意,一旦有奏报传来,说安思顺从安禄山和哥舒翰二人之子中做出了二选一,他皇帝就是拼了老命御驾亲征,也要把安思顺的人头亲手给砍下来,挂在灵州的城门口,让朔方全境的人都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一方地界的皇帝!
就在他李隆基心烦意乱的时候,安思顺的亲笔信到了。
李隆基看着这信件,右手不停地抖,愣是没有打开这信件的勇气。
他怕了。
不论安思顺选择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还是选择哥舒翰的二儿子哥舒晃,对他李隆基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高力士见明皇如此,赶忙上前给李隆基打气:“圣人,或许安思顺一气之下,谁都不选了呢?”
李隆基一听高力士如此说,便也存了一番侥幸。他说高力士是他的福星,这信就由高力士念给他听吧!
高力士屏退左右,两只手也颤颤巍巍地打开安思顺的信件:“吾皇在上,安思顺叩首以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吾皇念及老臣戎马此生,准老臣回京陪伴夫人身侧,颐养天年。”
高力士念完安思顺的亲笔信,像是觉得自己在做梦一般,又把信反复读了七遍,然后才垂手立在李隆基身前。
高力士看到,李隆基脸上竟老泪纵横,安思顺这信,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力士,”李隆基哽咽着对高力士说道:“你是朕的福星,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呐!”
说完这些,李隆基大呼一声“来人”,竟当场御赐高力士为齐国公。
高力士闻言嚎啕跪地,不住给唐明皇磕头。他高力士对皇帝全心全意了一辈子,如今终于修成正果,竟然被加封为国公了。
至此,高力士终成为自秦以来,身份和地位最高的大宦官。
不管安思顺怎么想,反正他和安禄山与哥舒翰彻底翻脸这事,最终渔利的,竟然是替皇上念信的宦官高力士。
可笑,可悲,可怜,可叹啊……
唐明皇一颗心总算是落在肚子里,对安思顺的看法也大为改观。由此,安思顺在玄宗眼里已然没有之前那么碍眼了。用玄宗私下里和高力士的说法,这安思顺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朔方军的战力天下皆知,留着他安思顺在,对大唐还是很有用的。
至于安思顺所谓的辞官一说,唐明皇知道,这也不过是安思顺行一招以退为进的手段罢了,过几天他自会下一道旨意夺情就行。
他李隆基不但不会让安思顺回京养老,反而还会在后面找些由头以示荣宠,毕竟这安思顺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李隆基该赏还是要赏的。
如今,不过是缺个由头罢了。
“对了,李俊那小子如今怎样了,还是没有消息吗?”李隆基心情大好,突然就想到了远在阴山北地的镇北营校尉。
高力士连忙回复道:“许是现在阴山之路还没通,圣人再等一等消息吧。”
。。。。。。
话说正月十四一早,朔方都护府中受降城兵马史秦洪,就带领五百人的队伍启程离开了武川堡寨。为了尽早将武川的消息送到安思顺安大帅手上,秦洪特意选调了两名老兵,双人四马,要将消息尽早送到丰州城。
秦洪他们探出了一条可供通行的雪路,虽是来程用的时间多了一些,足足走了半个多月。但是回程顺着原路的印迹往回走,快马加鞭的话,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信就能送到安思顺手上。
任秦洪也好,李俊也罢,他们绝对想不到,就在他们从遥辇三卫离开后,那个消失了多日的管彤,竟然在遥辇人驻地现身了。
没错,当天在遥辇人伙房附近,赵继业根本没有认错人,他看到的那个身影,正是他以为的“好兄弟”——管彤。
管彤,高力士的干孙子,随了高力士的姓,取名为高通。
因为皇帝疑心安思顺借着抚育遗孤的名义豢养死忠,高通被高力士选中,在净身前安插进了朔方的少戎军,由此改名为管彤。
管彤也是个上进的,竟然在镇北营组建不久,就被选为了李俊的亲卫,由此镇北营的一应最新消息,都能及时传到京城深宫之内大宦官高力士的手上。
皇帝原以为镇北营的领军校尉必然是安思顺的死忠,却不料这管彤送出来的消息,每当提到镇北营领军校尉,都说李俊在操练镇北营时,每谈必是大唐,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