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见李隆基如此昏庸,反叛之心越来越强,】
【最终他于公元755年起兵,】
【他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国家和平已久,百姓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
【听说范阳兵起,所有人都十分震惊,】
【河北在安禄山统辖范围内,叛军所经过的州县,很多都直接投降,】
【当地县令有的开门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跑,不弃城不叛唐的都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事情很快呈到到唐玄宗眼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直到战报接连递到玄宗眼前,他才终于如梦初醒,】
【安禄山真的反了!】
“这皇上怕不是个傻子吧?!!”
嬴政对于李隆基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惊异,
那奏折明明已经明晃晃地摆到了李隆基的眼前,但他竟然还是固执己见、不肯相信,
难道他真的如此盲目地信任自己那个所谓的“好大儿”吗?
之前别人说什么谗言他不是都信吗?
他那般轻信他人,哪怕只是一丝风吹草动,也能让他立刻警觉起来,像是一只被吓破了胆的惊弓之鸟,
但实实在在关于安禄山造反的证据都摆在眼前了他还对此人深信不疑,
嬴政越想越生气,这样一个糊涂至极的人竟然能够腆居帝王之位,
他打从心眼儿里鄙视李隆基,
同为皇帝,李隆基的种种行径简直就是给他们这个群体抹黑,让嬴政都觉得脸上无光,与他并列而称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相信安禄山造反之后,唐玄宗连忙召来杨国忠商量对策】
【最终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军情突如其来,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
【高仙芝、封常清只能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
【招到的都是缺乏战斗经验的市井子弟,】
【来不及训练,这帮人就赶鸭子上架般奔赴了战场】
【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实在无能,导致安禄山很快就攻入洛阳,】
【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安禄山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办法,场面一度僵持,】
【可是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之后唐玄宗起用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因为哥舒翰的优秀战略计划,安禄山的军队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心生一计,】
【他命精锐部队藏起来,只剩老弱病残守在潼关】
【但哥舒翰并没有上当】
【他没上当并不代表别人不会上当】
【唐玄宗接到“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信以为真,命令哥舒翰收复陕洛,】
【哥舒翰上书劝阻,无果,玄宗不听劝告,执意出兵】
他如此轻易地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残忍地杀害忠臣良将,
而面对忠心耿耿的将军苦口婆心的真诚劝阻时,他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的不听,坏的偏信”啊!
这般恶劣的品行出现在一个皇帝身上,那他治下的黎民百姓可真是遭了殃了!
还在年少之时夫子便已教过李隆基是何等的昏聩,
如今,从天幕那里再度听闻他种种荒诞的行径后,乾隆不禁为大唐感到惋惜,
想当初,大唐帝国可谓是万国来朝,繁华至极,
然而,就是因为有李隆基这样的皇帝,最终导致这个辉煌灿烂的王朝走向了衰败,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