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孙权在政令厅内,接见张昭。
张昭见面后开门见山,说出了心中疑虑。
“主公,诸葛子瑜一去数日不回,想必是知道蜀军势大,故以请和为借口,欲背吴入蜀,再也不会回来了吧……”
孙权闻言,心中微微不悦,说道:“不会,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
“当初子瑜在柴桑,孤欲使子瑜说其弟孔明归顺东吴,子瑜回来说,其弟孔明已事玄德,绝无二心。孔明既然不留东吴,子瑜也绝不会走。”
“子瑜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能降蜀?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可以离间也……”
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报,说诸葛瑾刚好回来了。
孙权笑道:“孤所言如何?”
张昭惭愧的低下了头。
等诸葛瑾进来,简单拜见吴侯后,立马将刘备不肯议和的事说了一遍。
当然,其中诸葛瑾上了范阳的当,写下的“担保书”这件事,被诸葛瑾隐瞒不提。
实在是太丢脸了,诸葛瑾也没脸提。
他实在没想到,范阳一个貌似忠厚的年轻人,竟然也会将计就计,戏耍自己。
还有刘备……
至于那封“担保书”。
在诸葛瑾回来的路上,不禁越想越气,直接将“担保书”扯了个粉碎,抛撒入江中。
孙权听完,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如此,江南危矣。”
此时,中大夫赵咨大步走了进来。
“主公,某有一计,可解此危!”
孙权闻言又惊又喜,问道:“德度有何良策?”
赵咨道:“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去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其袭击汉中,则蜀军自退矣。”
孙权笑道:“此计最妙,但卿此去,别折了东吴的气象。”
赵咨道:“若有差失,某愿投江而死,再无颜面见江南父老了。”
……
前往秭归的行军路上,范阳一直在回想从前读到夷陵之战时,刘备最终失败的原因。
归根结底只有三点。
其一,刘备缺乏强大的水军。
因为关公兵败之后,荆州的水军已经全军覆没。
而蜀中的水军,和东吴的水军相比,实力差距太大,如果在水上作战,只怕输得更惨。
其二,刘备缺乏谋臣。
当然,这一点,目前可以打消。
其三,就是陆逊这个人,实在是极具军事能力。
猇亭之战打败刘备,石亭之战击败曹休。
战绩可谓是非常亮眼。
想到这儿,范阳不禁有些期待在正面战场上与陆逊交战了。
可令范阳疑惑的是,陆逊此时究竟在哪儿?
秣陵?
陆口?
还是……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
是因为以前看三国志,先主传的时候。
说刘备在巫县和秭归,遇到了陆逊、李异、和刘阿。
当然,先主传中记载的是“陆议”,并不是陆逊这个名字。
一想到陆议,范阳不禁苦笑。
什么陆议、陆毅的,我他娘还侯亮平呢……
可是……巫县已经过去了,难道陆逊在秭归?
也不对。
陆逊如果在秭归,刘备应该没有那么容易拿下秭归。
可是先主传中记载,吴班冯习就将陆逊等人击败……
范阳一时只觉得大脑一阵错乱,不知道到底该信史书,还是信什么……
主要是史书并没有记载陆逊是怎么败的,只是记录了刘备占领秭归。
想到这儿,范阳心中忍不住暗骂陈寿,心说你丫现在还没出生,等十几年以后你出生的,老子非得好好警告你丫一番,给我好好写《三国志》,别一笔带过糊弄人……
……
午时,大军原地造饭休整。
范阳叫张苞和关兴去清点“战天”成员的伤亡数去了。
而王平,手中一直在摆弄一支造型奇怪的羽箭。
范阳好奇的看了过去,发现这只羽箭的箭头上,竟然被钻了几个圆形小孔。
“这是什么箭?为何如此奇怪?”
范阳忍不住好奇的问向王平。
王平笑道:“总队长,这是响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