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向石水提出了告辞,石水虽然面露遗憾,但也没有出言挽留。江湖浩大,相聚有时,相逢亦有时。不过她从身上掏出了一个牌子,和李莲花的门主令有些相似,上面刻了阮青竹的名字,背面是“百川院首”的字样。
“青竹师弟,这是百川院刑探的令牌。我知道你不会想加入百川院,但……我们会努力践行门主的话,锄强扶弱,匡扶正义。还请师弟收下这块令牌,作为见证。”
她没有说这块刻着“首”字的令牌,只有他手上这一块,他们已经决定,将这块令牌写在院规里,执此令牌者,可接管百川院所有事务,百川院门人必须听令行事。
不管怎么说,阮青竹没有为难石水的兴趣,反正只是一块令牌,他接过后就塞到了荷包里:“见证什么的,我的眼睛可不够,江湖人自会分辨。石水姐姐,我看纪大侠总想各处周全,白大侠差些胆气,这百川院要想走得长久,还得你多费心。若是他们敢觉得你年纪最轻不听你的,你就……”他想了想,眼珠子一转,露出一个狭促的笑,“你就来告诉我,我找师哥告状去。”
就站在边上的师哥:……
两人离开清源山后,顺路去了一趟扬州。
“老爹走了也快一个月了,不知道有没有给我寄信回来。”阮青竹一边往家走,一边跟李莲花说阮北仇以前出门给他寄回来的东西。
什么就是去一趟无锡,就给他寄了许多大阿福回来,还特意找了镖局押运,结果镖局送到家后,发现开门的人是托镖的人,把镖局的人闹了个红脸,还以为是自己走的太慢了。但其实是阮北仇太想儿子了,快马加鞭跑回来的,路上还遇到镖局了,但怕人家把大阿福还给他,耽误他赶路,连招呼都没敢打。
阮府管家见阮青竹回来,也没太惊讶,毕竟他的工作就是为阮家人守好宅子,虽然阮青竹和阮北仇都没有拿他当过外人,但他们没有义务养着自己。
“少爷回来了?”
“嗯,我老爹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吗?”
闻言,管家也有些发愁:“没有,老爷去了二十多天了,一封信都没寄回来。”他和阮家父子一起生活多年,是最清楚阮北仇有多紧张阮青竹,大概是当年凤仙去的时候把他吓坏了,面对着这个和凤仙一般无二的孩子,他总是怕一眼看不见,他也不在了。
阮青竹脸色微变,眉头拧了起来,但他并不爱自己吓自己,又松开了眉头说:“关外与扬州相去甚远,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他找不到人送信回来也是正常的。当年他一去两三年,连个口信都没给我呢。”
话虽这么说,但想到李明莺的话,阮青竹的心头终究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家里扑了个空,两人只好去了一趟畅音园。先前柳细春一案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了,畅音园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只是现在时兴的已经不是误良辰,而是别的本子了。
“晓雾轻笼书斋畔,墨香伴轻烟。近三更捻灯芯,偶对铜镜整冠巾半面,萧瑟的秋风卷。我携诗卷踌躇把雄心现。”
“是《金缕衣》啊,书生中举后被榜下捉婿,成了当朝宰相的乘龙快婿,一路位极人臣,可在党争失败,生死之际,他才发现,自己最想念的是被他抛弃在老家的青梅竹马。再醒来时他回到了榜下,拒绝了宰相,回乡迎娶了青梅竹马。这一次他虽然没有平步青云,但也避开了党争,并站对了队伍,有了从龙之功。”
阮青竹只听了一两句,就知道这是哪一出戏,毕竟这扬州城里的话本子,他没全看完,也看了八九成,含喜班最早开始将话本子排成新戏,就是他提议的,其中大部分也都是他亲自操刀写的词。
“濒死之际才看看清自己的心,却意外得到重来一次的机会么?”看着戏台的方向,李莲花轻声道,“还真是幸运啊……”说着,他看向阮青竹,好在,他的运气也不算太差。
“是啊,我还特意找了那位作者呢……诶说起来,他好像是临西人,过两天是不是七月七了?你知道临西城吗,他们那好像每年七月七都会办织女祭。”
“临西城?莫非是那个‘身无彩凤双飞衣,心有临西一点通’的临西城?”
临西城虽然也叫城,但和扬州城可没得比,不过因为相传织女当年下凡正是在城外的湖中洗澡,与牛郎相遇,最后成就一段佳话,所以每年七夕,都有许多少年少女结伴前往,慢慢地也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小城。
相较普通人家或者官宦人家的女子,江湖女子更自由些,因此李莲花在四顾门也听说过这个地方。不过他上一次听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