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守护住了鸟巢,看着里面安然无恙的鸟蛋,心中充满了欣慰。它明白了,作恶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不安和可能的恶果。
从那以后,蜥蜴不再有作恶的念头,它总是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弱小的生命。森林中的动物们也渐渐改变了对蜥蜴的看法,不再对它充满恐惧和厌恶。
随着转世轮回的增多,多宝道人也灵智渐开。他时刻记得经文中的故事,屡次舍己为人,积累下不少功德。
第六十五次,这次他轮回成了一只猕猴。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只敏捷的猕猴在繁茂的树林间穿梭,轻快地爬上树梢采集着熟透的果子。正当它满心欢喜地收获着大自然的馈赠时,一阵微弱而凄惨的哀号求救声从远处的深谷中隐隐传来。
猕猴停下手中的动作,竖起耳朵仔细倾听,那悲切的声音触动了它善良的心弦。它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深不见底的谷底,一个猎人正被困其中,神色惶恐,声音中充满了绝望。猕猴听到这求救声,心中暗想:“ 今日若不救此人,他必然性命难保。”
于是,猕猴毫不犹豫地攀着陡峭的崖壁,向着谷底艰难前行。它的爪子紧紧抓住突出的岩石和丛生的杂草,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终于,它抵达谷底,用尽全力将猎人一肩背负在身上。然后,沿着草藤密布的崖壁,小心翼翼地攀爬而上。一路上,猕猴踉跄而行,几次险些失手,但它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将猎人带到了平缓的坡地。
放下猎人后,猕猴已是气喘吁吁,但它仍慈悲诚恳地规劝道:“你为了捕杀生灵,不慎跌入这深谷之中,今日好不容易才得以获救。希望你能借此教训,改过自新,切莫再为了私欲捕杀动物、残害生灵。”
饥寒交迫的猎人躺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休息。
然而,他的心中并未对猕猴的救命之恩怀有感激,也完全不顾猕猴苦口婆心的劝言。
他的脑海中不停地盘算着:“先前在山谷底,没有食物几乎要饿死;如今躺在这草地上,也依然面临着饿死的困境。倒不如,一鼓作气将这猕猴杀来吃,或许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刹那间,恩将仇报的猎人全然不顾道德良知,早已拿起身旁的石头,狠狠地朝猕猴的头顶砸了过去。
毫无防备的猕猴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击中,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它惊恐地想要起身反抗,但伤势过重,无力支撑,最终不支倒地。
此时,受到突击的猕猴,心中满是惊讶。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拼尽全力救下的猎人竟会如此恶毒。
然而,猕猴心中毫无悔恨之意,反倒更加慈悲地怜悯猎人这般心怀恶行、不知悔改的举动,并为他感到深深的悲伤和难过。
第八十五世,多宝道人变成了一只兔子。
在一处宁静而清幽的山林之中,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僧人。他心怀慈悲,与世无争,用坚韧的茅草精心搭建起自己的简陋房屋,以朴实无华的蓬蒿编织成坐席。
每日,他以山林中自然生长的水果为食,过着质朴而宁静的生活。在这片山林里,他与众多禽兽和谐共处,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和谐的存在。
山林中,有四只富有灵性的野兽,分别是聪明狡黠的狐狸、活泼灵动的猕猴、敏捷灵活的水獭和温顺可爱的兔子。
它们被僧人的慈悲与智慧所吸引,每天都会来到僧人的茅舍,虔诚地聆听他讲解深奥的经文,共同探讨那神圣的戒律。日复一日,它们在佛法的熏陶下,心灵逐渐得到净化。
然而,时光流转,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山林中的野果渐渐被消耗殆尽。
看着日益匮乏的食物,僧人心中涌起了云游四方的念头,他希望去寻找新的地方,传播佛法的智慧。
当四只野兽得知僧人即将离开的消息时,它们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忧伤。它们彼此相依为伴已久,实在不忍心与僧人分别。
于是,四只野兽聚在一起,共同商量着如何为僧人筹备足够的粮食,以挽留他的脚步。
猕猴发挥自己的敏捷身手,迅速奔向别的山林。它在茂密的树林间穿梭跳跃,不辞辛劳,终于摘到了许多甘甜多汁的果子。
水獭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本领,勇敢地潜入清澈的水中,凭借着出色的捕鱼技巧,捕获了一些肥美的大鱼。
狐狸则长途跋涉,去到远处其他的山林,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捕获了一些山鸡。
而兔子,它看着伙伴们都有所贡献,自己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