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璋最开始的身份给震惊到了。
从小兵到皇帝。
小说家都不敢这么写。
刘裕眼前一亮,不错,同道中人。
朱温也颇为意外,不过一想到朱元璋也姓朱,他就对后世这位明太祖越发有好感起来。
【为笼络人心及巩固自己在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郭子兴夫妇把养女马氏嫁与朱元璋为妻,此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氏二十岁,郭子兴还给朱元璋赐名 “元璋”,字 “国瑞”】
【郭子兴的起义军中派系林立,朱元璋作战勇敢,郭子兴想重用他又担心他有二心,屡次听信谗言猜忌、责罚朱元璋。马氏事事顺从郭子兴夫妇,越发奉承、孝顺郭子兴夫人张氏,时常拿出私房钱孝敬他们,化解了翁婿之间的嫌隙】
看到这里明朝之前的皇帝们都明白了天幕最开始的意思,确实在这种义父不信任义子的情况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爆发更大的矛盾,最后兵戎相见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有胆略的人来斡旋这两人的矛盾,恰巧这位马皇后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忽然看向身边的结发妻子,心中也生起无限感慨,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并没说什么,她在玄武门之变前也是这样做,经常进宫看望李渊最宠爱的几个妃子,让她们帮自己向李渊说好话。
虽然到最后还是不得不用政变流血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可她的做法跟后世这位马皇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氏跟随朱元璋生活在军营时,生活条件艰苦,每人每天供应的口粮有限,她就极尽可能地储备一些炒熟的米面等易存储的食物,以保证朱元璋的需要,自己却经常饿肚子】
【元璋行军打仗所需的各种文书资料,以及他随手写下的备忘录,马氏都亲自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朱元璋仓促间需要,也能立刻找到,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她还能经常给朱元璋提出一些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认为 “得人心者得天下”“用兵可以杀人,但不能嗜杀”。朱元璋率军攻打嵇康(今南京)时,马氏带领将士们的家属,日夜不停地给将士们制作衣服和鞋袜;战事紧张的时候,马氏自己也穿上军装,身先士卒,和士兵们一起冲锋陷阵,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这果真是贤内助!
明朝之前的皇帝已经明白为什么天幕会有这样的标题。
就凭这位马皇后跟明太祖共患难的情谊,明太祖就会给她面子,更别说她还是一朝皇后。
吕后看到那段写着“战事紧张的时候,马氏自己也穿上军装,身先士卒,和士兵们一起冲锋陷阵,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时,十分佩服这个马皇后,她自己则没有这个能耐,就是有可落在项羽手里的她也没法付出行动。
【洪武元年(1368 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称帝,立马氏为皇后。马皇后认为 “仁厚胜于刻薄”,常常告诫六宫,多多向宋代贤后学习。她亲自照看朱元璋的每日膳食,一是表示对皇上的敬意,二是让宫人们免于责罚,令宫人们感激涕零】
宋代?
这是在说我大宋?
赵匡胤突然有些欣喜,能让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后这么说,那就说明我大宋的贤后做的非常不错,就是不知大宋有几位贤后?
【皇后在宫中大力提倡节俭之风,命人把宫内丝绸织物的下脚料收集起来做成衣服给王妃公主们。她还时常关心嫔妃宫人和功臣勋爵的家眷,经常送些食品衣物表示关心。】
【皇后发现朝臣聚餐的食物不可口,便建议太祖节省日常开支,以改善朝中贤能之士的伙食。她还建议太祖设立 “红板仓”,专门负责给太学院的家人们提供粮食。每逢灾荒年月,马皇后总是带领宫里人吃素、甚至吃粗麦饭野菜羹,以助祈祷上天降雨度过荒年】
不知为什么,嬴政看到这里忽然有些嫉妒朱元璋,这样的好女人要是他的皇后那该多好!
刘邦也是这个想法,对比一下身边的吕雉,他宁愿要后世的这个马氏做自己的皇后。
刘彻表示自己也深有体会,看看他的陈皇后,再看看后世这位马皇后。
这同样是皇后,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参军郭景祥驻守和州时,有人说他的儿子持槊要杀父亲,太祖获悉后打算处死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请朱元璋核实事件真实性,以免误杀郭景祥独子,致使郭家绝后,太祖命人查访此事,果然是被人冤枉的】
【李文忠镇守严州时,杨宪诬告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