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东西,竟然说自己写的诗没有一首比得上刘邦。
乾隆那叫一个气,要不是自己联系不上天幕里的人,他铁定要跟这些后人好好理论一番,自己写的那些诗凭什么比不上刘邦?
那刘邦颠来倒去就那三句,自己可是写了四万首诗啊。
这也就算了,还有人评论说他是蛮夷,所以写再多的诗也比不上刘邦。
这是什么评论?
这不就是区别对待吗?
还有自己是中国之主,不是夷狄之君。
你们难道就不知道“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这句话?
不知道就多读书。
还有把孔子那句“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话也给朕好好读一读。
越想越气的乾隆想要拿刀砍人,好在被和珅拦住然后一通马屁给乾隆拍舒服这才冷静下来。
最后更是冷哼道:“后世之人不学无术,朕不予他们一般见识。”
和珅脸上满是阿谀奉承跟谄媚,高呼万岁爷圣明,总算让乾隆不再生那无用的闷气。
乾隆之前的古人得知那乾隆一生作诗四万首也都被震惊到了,然后又看到那四万首诗都不如刘邦的那两句半,又一次被震惊的差点把下巴都给惊掉了。
四万首已经够离谱了,却比不上那刘邦的一首,还是如此短的一首。
那乾隆应该是那清朝的皇帝,夷狄之君,莫非这学问真的如此之差?
哪怕是夷狄之君,可那是四万首诗啊,
质量不行,数量上难道不能压一压刘邦的大风歌?
古人没有听过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但差不多意思的话还是有的。
所以究竟是后世之人因那乾隆是夷狄之君才对其才华视而不见,还是那乾隆真的废物到了四万首诗连一首都上不得台面的地步?
有些聪明人反应过来,一个人精力有限,就连李白杜甫这样的人一生也做不出这么多诗出来,更别说那乾隆还是一个皇帝,每天都有国事要处理,他是怎么抽出时间写这么多的诗的?
那么换个思路就是那些诗词写出来也是质量堪忧。
这么一想万界的古人都恍然大悟,纷纷对那乾隆露出鄙夷之色。
雍正面位。
雍正皇帝看着自己这个儿子,他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就是看不出这小子到底有什么样的文学水平,竟然能写出四万首诗来。
同样被自己老爹这样看的弘历还真有些受不了,他想要张嘴说什么却没想到还没开口就被雍正挥手赶了出去。
弘历:……
没有什么事比批阅政务更加重要,至于自己这个儿子的文学水平,还是随他去吧。
四万首诗都比不上刘邦的那几句,可见天赋也就那样没救了。
嬴政在惊讶那乾隆做诗质量奇差之后,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身上。
比如那句“假的秦二世嬴胡亥,真的秦二世刘邦的”评价,让嬴政与所有秦朝的人都知晓了秦二世是谁,不过仔细一想胡亥上位也没毛病,赵高既然能把扶苏害死,那么空出来的皇位自然是扶持胡亥这个他带出来的弟子。
可问题是赵高凭什么?
满朝文武都看着,他区区一个中车府令有什么资格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也是至今为止嬴政和他的臣子们都没搞清楚的地方。
他赵高凭什么?
就算赵高有同党帮他,可又是怎样的同党能够做成这样的惊天之事?
嬴政一时半会还想不出来这个同党是谁,只能期望天幕里的后人在给他多透露一些。
至于那句“真正的秦二世”已经知晓刘邦后面维护了自己的大一统政策,又有后人背书其功绩,嬴政算是认可了这个有些奇怪的说法。
但也仅限于此,自己总不能真把皇位传给刘邦吧?
先不说大臣跟宗室反对,就是给了刘邦他敢要吗?
还有那燕王哙禅让给了丞相子之导致燕国内乱的事嬴政可还记得,这才过了多少年他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炎黄子孙!
嬴政对这个概念很有兴趣,这要是能让六国之人都认同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那岂不是可以很好的稳固大秦的统治?
后世之人已经说过,那汉朝花费了几代君主才将这个理念推行到天下人的骨血里,让他们从此以后都认同自己这些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大家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