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心中被那神秘石刻搅得翻江倒海,一刻也无法安宁。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从长计议。于是,他立刻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前来商议。
御书房内,一片静谧,空气中弥漫着凝重而压抑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让人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
太宗皇帝端坐在那张巨大的书桌前,他那宽阔的身躯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犹如燃烧的火炬,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无情地扫过面前站成一排、噤若寒蝉的大臣们。
这些平日里威风凛凛、权倾朝野的大臣们,此刻却一个个低垂着头,不敢与太宗的目光对视。他们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不自觉地颤抖着,心中暗自揣测着皇帝此次召见所为何事。
终于,太宗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凌厉地再次扫过众人,然后用低沉而威严的声音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朕今日召尔等前来,乃是为此事。不知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大臣们一个个神色紧张地你看看我,又小心翼翼地我看看你,彼此交换着眼神,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率先打破这份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犹豫和不安,仿佛生怕自己说错哪怕一个字,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毕竟,此时此刻,皇帝那威严的目光正冷冷地扫视着众人,而这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自身前途与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就这样,沉默如同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在朝堂之上,时间似乎也在此刻凝固住了。然而,就在这死一般寂静的氛围中,终于有一个身影缓缓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只见这位老臣满头白发,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他那双眼睛依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步履蹒跚地向前迈了几步,然后微微躬身,双手恭敬地拱起,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说道:“陛下啊,请您三思!此事恐怕只是一些心怀叵测之人故意散布的谣言罢了,切不可轻易相信呐。遥想咱们大唐如今正值盛世,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如此稳固的江山社稷,又怎会因为这毫无根据、不知源头的只言片语就轻易被动摇根基呢?依微臣之见,这背后定然是有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企图借此制造混乱局势,好趁乱谋取私利啊!还望陛下明察秋毫,莫要中了奸人的诡计才是。”
太宗冷哼一声,脸色愈发阴沉:“若只是谣言,那倒也罢了。但倘若这是某种预示,朕岂能坐视不理?朕肩负着大唐的江山社稷,百姓的安居乐业,任何可能威胁到大唐根基的隐患,都不可放过。”
就在此时,只见另一位大臣面色凝重地向前迈出一步,然后恭敬地躬身行礼后,义正言辞地说道:“启禀陛下,依微臣之见,当前首要之举应当是尽快查明这神秘字迹究竟出自何人之手。需详加探查此字是否系有人蓄意镌刻,其目的是否在于故意扰乱我朝纲纪。若能查实真相,对于此种心怀叵测之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绝不能姑息纵容,如此方能以正天下之视听!”
太宗皇帝听了这番话之后,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位大臣所言略有赞同之意,原本紧绷着的面容也稍稍舒缓了一些。他缓缓开口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已然下达旨意,责令相关官员全力彻查此事。只是那武媚娘近来与太子李治往来颇为密切,而此番之事偏偏又在此节骨眼上发生,着实令朕心中难免生出些许疑虑啊。”说罢,太宗皇帝不禁轻轻皱起眉头,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此时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臣皆噤若寒蝉。只见一位大臣匆匆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后急忙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向来以仁爱孝顺闻名天下,此次事件或许真的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啊!切不可仅凭这些蛛丝马迹便对殿下心生疑虑呀!”
唐太宗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缓缓说道:“朕又何尝愿意轻易怀疑自己的儿子呢?可是众多的巧合都指向同一处,叫朕如何能不多想几分呐!”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满是纠结和不安。
这时,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进言道:“陛下明鉴,自从那武媚娘进宫之后,虽然深得圣上恩宠,但一直谨守本分,从未有过任何越轨的行为举止。依微臣之见,这石刻之事恐怕与她并没有什么牵连呐!”
唐太宗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起来,仿佛要看穿一切真相一般。他沉默片刻后,沉声道:“但愿如卿所言。然而此事关系重大,如果不能彻底查明真相、水落石出的话,朕实在难以心安哪!”说罢,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一片沉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