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年间,在曲阜尼山脚下的一个宁静村落中,住着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张翁与李婆。
他们一生无儿无女,本已做好了在这乡野间相依为命直至终老的打算,却机缘巧合下,从远方族亲那里过继来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女童,取名为婉儿。
婉儿自来到张家,便成了老两口心中的珍宝,一家人虽生活平淡,却也充满了温馨与欢笑。
岁月悠悠,婉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到了婚嫁之龄,她嫁给了一位在城中做教书先生的儒雅青年。那青年品行端正,对婉儿更是一往情深,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婉儿虽已嫁人,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尼山脚下的养父母。她与丈夫多次恳请张翁和李婆搬来城中同住,也好让他们尽尽孝道。
然而,张翁眷恋着这熟悉的田园山水,李婆也不舍这一方土地,他们不愿给女儿女婿添麻烦,便婉拒了好意,依旧守着那几间旧屋和几亩薄田,过着简单宁静的日子。
每年春秋两季,婉儿和丈夫总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回来看望老两口,那行囊中装着的不仅是衣物吃食,更是满满的孝心。
每至冬日,女婿总会念着老两口取暖不易,驱着牛车前往深山,砍来许多干燥的柴木,与婉儿一起在院子里堆起一座高高的柴垛。
这柴垛在寒风中宛如一座坚实的堡垒,为老两口抵御着冬日的严寒,也成为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张翁自中年后便有些耳背眼花,李婆身子骨还算硬朗,平日里田间地头的活计大多由她操持。
一日午后,阳光暖煦,张翁如往常一般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躺在那张有些破旧的竹椅上,哼唱着一段激昂的戏曲。张翁半眯着眼,沉浸在那戏曲的世界中,渐渐打起了盹。
突然,一阵喧闹声从屋内传来,张翁一个激灵惊醒,赶忙起身向屋内走去。只见厨房的地上一片狼藉,那装着猪油的陶罐被打翻在地,原本凝结的猪油上,竟印着一些奇怪的爪印。
那爪印硕大,绝非寻常家鼠所能留下。张翁心中一惊,待李婆从田间归来,便将此事告知了她。李婆看着那爪印,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想着家中并未有何损失,便也未过多在意,只当是哪只山间的野兽偶然闯入罢了。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婉儿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娃。张翁和李婆听闻喜讯,喜不自禁,满心期待着能早日见到这新生命。
一日,女婿带着婉儿和孩子回来看望二老。不想张翁却突然身体抱恙,腹部疼痛难忍。众人商议后,女婿只好带着张翁前往城中寻医问药,留下李婆和年幼的外孙在家。
李婆年事已高,记性大不如前。这日,她正抱着外孙在院子里逗弄,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原来是村里来了个杂耍班子,正在表演精彩的把戏。
李婆一时兴起,想着带外孙去凑凑热闹,便将孩子放在屋内的摇篮中,自己匆匆出门去了。
谁知这一去,李婆便被那热闹的场景吸引住了,与邻里乡亲们聊得热火朝天,竟将屋内的外孙忘在了脑后。待她猛然想起,匆匆赶回家中时,屋内早已没了孩子的踪影。
李婆顿时心急如焚,脸色惨白。她在屋里屋外四处寻找,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可回应她的只有寂静。
在这偏远的山村里,时有野狼出没,还有那心怀不轨的人贩子暗中潜藏,孩子的安危让李婆心急如焚,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责与绝望。
眼见着天色渐暗,女儿女婿即将归来,李婆不知该如何面对他们。万念俱灰之下,她寻来一根麻绳,搭在房梁上,想要一死了之,也好给女儿女婿一个交代。
就在她站在凳子上,闭上双眼,准备踢开凳子的那一刻,突然,院子里的柴垛上传来了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声。李婆猛地睁开眼睛,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但那啼哭声再次响起,清脆而真切。
李婆急忙从凳子上下来,跌跌撞撞地朝柴垛跑去。扒开柴垛,只见自己的外孙正躺在里面,毫发无损,手中还紧紧抓着一撮黄色的绒毛,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李婆喜极而泣,将孩子紧紧抱在怀中。
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柴垛深处,有一双明亮而灵动的眼睛正注视着她。李婆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过来。她对着柴垛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口中喃喃道:“多谢大仙庇佑,老婆子感激不尽。”
当晚,李婆杀了一只肥嫩的母鸡,精心烹制了一锅香浓的鸡汤,又蒸了一笼白白胖胖的馒头,将这些美食端到柴垛前,轻声说道:“大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