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
赵瑁也忽然问:“那么,你们说,到底有没有暗中势力呢?”
这?
众人一下懵逼了。
要说没有吧,他们都亲眼见过阴兵了!
要说有吧,怎么又找不到呢?
一想到这里,连汪广洋都十分抓狂,喃喃地说:“方才胡桢说得对,无论有没有,皇上和李善长多半都会认为是蓝玉在幕后,将来必定还要抓蓝党!你们都去打个招呼,不要掺和苏尘的事!”
对对对!
不掺和!
让他自己干!
别把自己卷进去!
众人纷纷赞同。
……
次日,
苏尘也不等了,直接把系统的银本位策拿出来,连同初级贸易拓展的事,合成了一个方案,想着先送到了户部,让他们看看,到时候廷议再由老朱决定。
此时朝廷仍然在原来的中书省院子里办公,只是招牌换了。原来的中书省,变成了六部尚书签押房。
苏尘此时是安国公,天下名望在身,刚一进门,茹太素就亲自迎接出来:
“安国公!哈哈哈……大驾光临啊!”
嗯嗯,
苏尘大大咧咧落座,端起茶杯,笑着说:“茹尚书,你看看吧,隔日廷议,你们也提点意见……”
嗯嗯,
茹太素如临大敌,几乎每一个字都看了三遍,感觉犹如天书一般,根本就看不懂,但奏折里所表达的那种远景,又让人极其心动。如果真这样做,朝廷的财政就不再依赖税赋,百姓自己种、自己吃,谁还养活不了自己?到时候也就不可能有官逼民反这回事了。
但是,
这个奏折里那些内容、词语,简直闻所未闻,什么银本位、贸易、开关、供应链之类的,全都是从没听过的,又让人怎么相信呢?
他也知道苏尘是不能得罪的,晚上拿去给李善长看看再说,于是含笑说:“公爷之策实在高深,下官说实话,呵呵,看不太明白啊……呃,公爷放心,下官会让李大人过目……”
好,
苏尘放下茶杯“茹尚书,眼下民生已有凋敝之象,你们户部也要多给李大人说说,我呢,别无他意,只想让朝廷渡过难关嘛!”
嗯嗯,
“下官明白。”
茹太素自然也知道——
自己接手的户部尚书,其实就是个烂摊子!
这几年来,朝廷内乱,民生早就凋敝了,很多地方因为抓捕过多,官绅已经不想动了,百姓连年打仗,供应军需,也早就交不出税了。
他苏尘能这样提出来,当然是好事,就看李善长他们怎么说吧。
于是,
茹太素一边佩服不已,一边又害怕,亲自送苏尘出来,转身就去了李善长府上。
……
当晚,
奉天殿上,
老朱和李善长把苏尘的奏折铺在桌上,谈论了一个时辰,愣是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上位,臣也没想到,苏尘竟然是关心民生……这就怪了?关心民生也倒罢了,可又拿出来这么一个伤筋动骨的方略……眼下的朝廷也没法去做啊……”
嗯嗯,
老朱其实心里特别高兴,毕竟有人关心民生了。但问题是:这个方略似乎太大了?又是要收购茶叶、瓷器、丝绸,又是要改变币制,还要组建船队?这怎么做得到?
他一听李善长的话就知道——
这些老官僚又在逃避呢!
都是前元过来的人,难道没见过贸易船队?
没见过九江宝市?
推来推去,还是不想去干啊!
想到这里,
他也想敲打一下了,于是淡淡一笑说:“李善长啊,你凭良心讲,这个方略到底好不好?”
啊?
凭良心讲?
什么意思?
李善长脑筋一转,赶紧说:“好!实在是好!难得他关心民生,又有方略,想来也是筹思已久了……”
嗯,
老朱瞪了他一眼,似乎在说:那么好的方略,你怎么不提?又让人家走在前面了?
李善长吓了一跳,赶紧又说:
“上位,方略虽好,但是没有实施细则啊……臣看着都好,可是怎么做呢?茹太素也是这样说的,好归好,但是怎么做,得筹划一下啊……”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