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心力,尚且研究不到详尽之处。然而佛法随机施教,如果想要得到实际的利益,就从特别超异的净土法门来研究修持,就比较省心省力,这实在是最切要的妙道。
阁下身居世网,又苦无知识请教,若不以(光)之文字拙朴见弃,请详阅文钞,依所说而修持之,其为利益不可思议。
你身处世俗尘网,又苦于没有善知识可以请教,如果不以我的文字拙朴而嫌弃,请你详细阅读《文钞》,依照书中所说而来修持,其中的利益不可思议。
然(光)之文虽刺目,而多引经论成言,或宗经论意义,必须竭诚尽敬而阅之,方可得其利益。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泥塑木雕之佛,作真佛敬,小则消灾增福,大则超凡入圣,其利益在自己之诚否,不在佛像之真假也。
然而我的文章虽然刺目不中看,而大多引录经论的成言,或者宗于经论的意义,必须竭诚尽敬来阅读,方才可以得到其中的利益。谚语说:"如果谦卑恭敬他人不够深切,就不能得到他的真传"。泥塑木雕的佛像,当作真佛来恭敬,小则消灾增福,大则超凡入圣,所得到的利益多少,在于自己诚敬与否,而不在于佛像是真是假。
阁下果能以此意息心静阅而力行之,则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法门良朋善友矣。愿勉之,勿虚此望,则幸甚。
你如果能够照这样专心静阅而努力行持,就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良朋善友了。愿你多加努力,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就非常庆幸了。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 (bi ǎn ) 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
你所说的瞋心,是过去世的习性。现今既然知道瞋心有损无益,就应该在面对一切事的时候,都以海阔天空的肚量来容纳。那么现在的宽宏习性,就可以转变过去生中的狭隘习性。倘若不加以对治,那么瞋怒的习性就会更加增长,其中的祸害不浅。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不见者,持咒家谓之金刚念)之准则,何可过猛,以致受病。此过猛之心,亦是欲速之病。今既不能出声念,岂心中亦不能默念,何可止限十念乎。
至于念佛,必须根据自己的精神气力,来选择大声念,小声念,默念,以及金刚念(就是有声音,别人听不见,持咒的人称作是金刚念)。怎么可以太过猛烈,从而导致生病呢?这个过于猛烈的心,也是想要求快速成就的病症。现今既然不能出声念,难道心中也不能默念?怎么可以只限定十念呢?
况病卧在床,心中岂能一空如洗,了无有念。与其念他事,何若念佛名号之为愈乎。是宜将要紧事务,交代家人,长时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心中不挂一事。于此清净心中,忆想佛像,及默念佛名,并观世音菩萨像及名号。果能如是,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疾病痊愈,身心康健矣。
何况你病卧在床,心中哪能一空如洗,没有一点念头呢。与其念其他事物,不如念佛名号更好。所以应当将要紧的事务,交代家人,时常作将要死去,将要堕入地狱的观想,心中不牵挂任何一件事。在这个清净心中,忆想佛像,以及默念佛名,并且忆想观世音菩萨像,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如果能够如此,决定可以业障消除,善根增长,疾病痊愈,身心康健。
盖阁下之病,属于宿业,因念佛过猛而为发现之缘,非此病完全系念佛过猛而有。使不念佛,又当因别种因缘而得。世之不念佛者多多,岂皆不得一病,长年康健乎。了此自可不误会,谓念佛致病,有损无益也。
你的病,属于宿业病,因为念佛过于猛烈这个助缘而发生。并不是说这个病完全是念佛过于猛烈而有的。假使你不念佛,还会由于其他的因缘而得病。世间不念佛的人太多了,哪里能不生病,长年健康呢?明了这个道理,自然不会造成误会。说念佛导致生病,这样的话有损无益啊。
(光)与阁下,未能一面,其为阁下谋者,实与自己之父母兄弟无二。以本佛慈悲,欲令有缘者,同得即生往生也。
我与阁下没见过面。为阁下你所作的考虑,实际与自己的父母兄弟没有二样。这是因为本着佛陀的慈悲,想要让有缘的人,共同得以在现生中往生西方。
念佛法门,若未详悉,宜日间略阅一二篇文钞,以作前途引导,则可不虚此一番往来谈叙也。
对于念佛法门,如果没能详细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