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说是替她去镇上,去铁匠铺子里看看,他还跟赵小英说,铁制品可不便宜,让赵小英给他多带点儿钱。
赵小英问陈一水要带多少钱?陈一水说:“先多拿点钱吧,先拿500个铜板吧,剩了钱我给你拿回来。要是不够,我先欠着铁匠的,铁匠铺的人认识我。我家在那儿有名号,就凭我陈一水的脸,还能欠下个一、二百个铜钱的面子。”
,!
哈哈哈哈,陈一水的脸还真不值钱啊?赵小英捏着陈一水的脸就笑个没完,这么帅的脸,才值个几百个铜钱吗?哈哈哈哈,逗死人了。
赵小英笑够了就准备给他拿钱,原来箭头是需要先打造的吗?还需要跟箭杆儿有契合度啊!赵小英给他拿上钱,让陈一水帮她去铁匠铺子跑一趟腿儿。
赵小英问陈一水:“一水哥哥,你这趟跑腿儿收多少工钱呀?我可没有多少钱了,你不要黑我。”
陈一水嘿嘿的笑着说:“妹子,我不要工钱了,你回来给我几个鸡蛋就行。要不你管我顿饭?我都好久没在你家吃饭了,我都想了呢”。
赵小英就知道,陈一水他家的人都是钱串子,他肯定要收点油水的。这不提工钱了,张嘴就提鸡蛋和管饭?
陈一水他们家可都是钱串子,反正他是不吃亏的。陈一水绑上雪板,轻快的滑着雪就走了,比走路还快。
陈大婶儿也早从她三姑娘家回来了,也经常过来看赵小英。看看大雪有没有影响到赵小英的生活。
陈大婶子还和赵小英说,赵小英让陈一天给她三姑娘捎去的礼篮儿,让陈大婶子在她亲家婆母面前长了面子。
陈大婶儿经常过来教赵小英做活计,和赵小英一起做饭、吃饭。她教赵小英劈麻线,教赵小英搓麻绳儿,教赵小英钉盖帘,教赵小英捆笤帚,捆刷帚。
劈麻线,搓麻绳简单。钉盖帘儿教了赵小英半天,赵小英钉出来一个盖帘儿,按照大婶儿教的方法:两个高粱秸秆儿交叉成十字,然后上面儿放一个秸秆儿,扎两针,下面儿放一个秸秆儿,扎两针。
如此反复交替,直到两面儿的高粱秸秆宽窄度达到自己想要的大小,就可以拿刀切去边缘部分了。
在这个未成型的盖帘儿中间,把一小根儿高粱秸秆儿当做半径儿,用大钢针插在这个未成型的盖帘儿中间转动,一边转动这个当做半径的秸秆,一边拿刀切下盖帘上超过这个半径多余的秸秆儿。这样一个盖帘儿就做好了。
可以做成小盖帘儿包饺子、盛饼用,也可以做成大盖帘儿当缸盖子用,还可以做成锅里蒸馒头的蒸屉。
赵小英学成一个盖帘的时候,陈大婶儿已经做了大大小小五六个盖帘了!陈大婶儿说,这玩意儿做多了也没用,这些就够赵小英用的了。
然后就陈大婶子就教赵小英拿高粱迷子捆笤帚,捆炊帚。高粱迷子,就是高粱去掉种子的高粱头。上面留着长长的高粱秸秆儿,用来做笤帚把手。
赵小英的眼睛是学会了,她手是一点都没会。麻绳她捆不紧,不会用那个巧劲儿,不会用麻绳捆扎笤帚,只学会了绑炊帚。依旧是陈大婶儿绑了几个笤帚和炊帚给赵小英用。
陈大婶儿还要拿荆条和麻绳教赵小英编簸箕和笸箩。赵小英说大婶儿算了吧,这么精细的活儿赵小英不会,赵小英还是做点儿针线活儿就好了。
陈大婶儿又拿高粱秸秆教赵小英编席子,从拿刀破开高粱秸秆儿开始,秸秆儿先劈掉叶子,再用刀劈成两半儿,刮掉瓤子,然后开始用高粱秸秆儿皮编席子。
陈大婶儿看赵小英的手还没摸上两个高粱秸秆皮儿呢,就划破了手指,她就作罢了。她说不教赵小英编席子了,赵小英的小手,肉皮太嫩,一碰高粱皮儿手就破,不适合编席子。
陈大婶子让赵小英给母鸡们勤喂水,别让母鸡吃雪,说鸡吃了雪以后蛋茬子就化了,来年春天就不爱下蛋了。
陈大婶又教赵小英烀红小豆,蒸豆沙包。教赵小英把小缸放在外面,把蒸好的豆沙包放在缸里,上面盖上盖帘儿,拿石头压上,小缸就等于天然冰箱了。
陈大婶子说,赵小英的厨房天天烧火,温度高,冻不上,不适合储存冻货。所以把豆沙包拿到外面小缸里面冻上了。
陈大婶子还帮赵小英做了几个大棉褥垫子,来月事儿的时候用的。晚上睡觉铺在身子下的那种,免得月事弄脏了大褥子不好拆洗。
赵小英来月事了,没有了前世的痛经之苦,没有那么不舒服了。陈大婶子除了话太多太密,嘴太墨迹,管的闲事儿多,她就像妈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