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只好在湖北继续滞留,一边处理伯父的后事,一边等待着局势的好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局势愈发动荡不安。恰好此时,有一股强大而凶残的寇贼势力占据了湖南一带,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道路阻塞、通信断绝。胡大成独自一人被困在湖北,与家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在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举目无亲、形单影只,内心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每一天都在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中煎熬度过。
在这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艰难日子里,有一天,一个年约四十八九岁的老妇人出现在了胡大成所在的村子里。她面容憔悴、神色疲惫,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沧桑与落寞。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到太阳渐渐西沉,染红了半边天,她一直在村子里徘徊不定,迟迟不愿离去。她逢人便主动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如今这战乱纷飞,天下大乱,我一个孤苦无依、无家可归的老妇人实在是走投无路,无处可去。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只想把自己卖了,只求能有个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有口粗茶淡饭得以果腹。”
听到她这番悲切欲绝的话语,有人不禁心生怜悯,好奇地询问她的身价究竟几何。老妇人却一脸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不屑做别人家低三下四、任人驱使的奴仆,也不愿成为他人传宗接代的工具。我所求的,只是有一个能真心实意把我当作母亲来尊敬、奉养的人,只要能满足这个条件,我便心甘情愿地跟他走,至于价钱,我一概不计较。”
老妇人的这番话语一出口,周围的人们都不禁摇头轻笑,只当她是在痴人说梦,说些不切实际的胡话。胡大成听闻此事后,也怀着几分好奇和同情前来查看。当他看到老妇人的面容时,心中不禁微微一颤。那老妇人的眉眼之间,竟有一两分与自己的母亲有相似之处。这一瞬间的相似,犹如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胡大成内心深处那扇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牵挂之门,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切与思念之情顿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身边连一个能为自己缝补衣裳、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亲人都没有,胡大成的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怜悯与同情之情。于是,他没有过多的犹豫,诚挚地邀请老妇人随他回家,并郑重其事地表示自己愿意以儿子的礼节来对待她。老妇人见胡大成言辞恳切、目光真诚,心中不禁欢喜万分,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回到家中,老妇人仿佛在这动荡不安的乱世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和温暖。她全心全意地为胡大成操持家务,将这个简陋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日,她都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早早地起床,为胡大成准备一桌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闲暇之余,她还会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全神贯注地为胡大成织鞋缝衣。她对待胡大成,就如同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还时常以母亲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勉励和安慰他,让他在这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依靠。倘若胡大成有违背她心意的地方,她便会毫不留情地加以严厉谴责,以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准则;而当胡大成稍有一点病痛或者不适,她更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关怀备至的神情和紧张忙碌的身影,甚至超过了对待亲生儿子。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而又温馨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忽然有一天,老妇人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一般,神情庄重而又严肃地对胡大成说道:“孩子啊,咱们如今所处的这个地方,目前还算得上是相对太平,所幸暂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大忧患。但你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到了该成家立业、延续香火的年纪。虽然此刻咱们身处这漂泊不定、前途未卜的旅途之中,但人伦大礼不可荒废,传宗接代的责任不可推卸。我寻思着,在这三两日之内,应当为你寻一门合适的亲事,让你也能有个知冷知热、贴心相伴的伴侣。”
胡大成听了老妇人的话,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带着哭腔说道:“母亲,儿子我自己早已有了心仪的姑娘,并且与她早有婚约,情定终身。只是如今这战火连天、硝烟弥漫,道路阻隔,我与她被这南北的遥远距离无情地隔开,无法相聚,也不知她如今是生是死,过得可好。儿子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她,也无法违背曾经对她许下的海誓山盟。”
老妇人听了他的话,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无奈,说道:“孩子啊,如今这大乱之世,局势变幻莫测,犹如风云变幻的天空,让人难以捉摸。人事更是起伏无常,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你又怎能一味地苦苦等待,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