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守“中正”之道,不为名利所迷惑,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
总之,卷七中的经典典故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天地人之道的奥秘。以周易哲学为钥匙,我们能够打开这些奥秘之门,深入理解古人的智慧,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让我们珍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二、《聊斋志异》中《青娥》《镜听》《牛癀》的原文和白话文故事。
《青娥》原文
霍桓,字匡九,晋人也。父官县尉,早卒。遗生最幼,聪惠绝人。十一岁,以神童入泮。而母过于爱惜,禁不令出庭户,年十三,尚不能辨叔伯甥舅焉。
同里有武评事者,好道,入山不返。有女青娥,年十四,美异常伦。幼时窃读父书,慕何仙姑之为人。父既隐,立志不嫁。母无奈之。一日,生于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只觉爱之极,而不能言;直告母,使委禽焉。母知其不可,故难之,生郁郁不自得。母恐拂儿意,遂托往来者致意武,果不谐。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会有一道士在门,手握小镵,长裁尺许。生借阅之,道士不与。固请,乃曰:“此镵君家不能用,聊以奉赠。”生觉其言怪,受而谢之。持归,爱不释手,审谛之,则镌有“天宫”二字,喜极,怀之而出。每自念:“此镵能耨(nou)且掘,吾得借此以见青娥,可乎?”因于无人处,依镵所镌,凿石为穴,深数尺,阔容二人。已而自念:“武家闺闼深邃,计将安出?”乃于穴外复凿一窦,潜通武宅。自分足力孱弱,不能至武所,因嵌石窦中,以俟女归。
至夜,武家果举烛入窦。生自窦窥之,见青娥至,暗中捉其佩囊,曳入窦中。青娥大惊,索佩囊不得。既而闻窦中有声,窥之,见一小郎,始知为霍生。乃问:“君何为者?”生曰:“我霍桓也。”青娥曰:“此来何干?”生曰:“慕卿丽质,神魂飞越,恨无机缘,得谐缱绻。今幸得此,愿得永奉箕帚。”青娥曰:“此来必有以教我。”生曰:“但得近卿玉体,死无憾矣。”青娥怒曰:“狂生!我何爱于汝而犯非礼?”言未已,生突前拥抱之。青娥急呼:“婢子来!”婢至,无所见,遂去。生以佩囊授青娥,青娥受而释之。既出窦,女命阖扉。生曰:“卿若有意,当复见访。”女不应。生怅然而归。
逾夕,女果至,责生曰:“我与君无素,何得如此?”生谢过不遑。女曰:“今已如此,当为君图之。”因与订约而去。生喜,数日不复至。母疑之,潜窥其所为,见其常入石窦中,心异之。一日,生至窦,女适在,遽捉其臂曰:“君何往?”生惊而遁。女追之不及。归告母,母往窥之,见女坐窦中,与一少年语。母怒,呼女出,挞之。女泣曰:“母杀儿矣!”母曰:“汝既私相订约,何得复怨?”女曰:“儿与霍生虽有私约,然彼稚齿,未识情事。且此事非儿自主,乃霍生强为之。”母曰:“既如此,何不早言?”女曰:“儿欲言,恐母责儿不贞,故不敢言。”母曰:“今当如何?”女曰:“儿愿从母命。”母乃许之。
生闻女许婚,大喜,具币帛往聘。女曰:“君年未冠,且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敢私许?”生曰:“吾以情告母,母已许矣。”女曰:“既有成言,当待君娶。”生乃去。后女以情告父母,父母许之。
生年十五,入泮。未几,娶女归。夫妻伉俪甚笃。生后举孝廉,仕至某郡太守。
《青娥》白话文故事
霍桓,字匡九,是山西人。他父亲曾担任过县尉,很早就去世了。霍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聪明绝顶。十一岁时,就因为是神童而进了县学。但他母亲过分疼爱他,禁止他走出家门,以至于到了十三岁,还分不清叔伯、甥舅。
同乡里有个姓武的评事,喜好道教,进山修仙一去不返。他有个女儿叫青娥,十四岁,美若天仙。青娥小时候偷偷读过父亲的书,羡慕何仙姑的为人,父亲隐居后,她立志不嫁人。母亲也无可奈何。一天,霍桓在门外偶然看见了青娥。这孩子虽然不懂什么,但就是觉得喜爱极了,却又没法表达;直接告诉母亲,让母亲去求婚。母亲知道这事不可能,故意为难他,霍桓闷闷不乐。他整天想办法,也没个主意。
恰巧有个道士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把小镵,长约一尺。霍桓借来看看,道士不给。他再三请求,道士才说:“这镵你家不能用,就送给你吧。”霍桓觉得他的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