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军机处?这与内阁有何不同?”
朱棣笑了笑,不以为意。
“蠢货!你懂什么?这其中的玄妙可是你能揣测的?”
朱元璋骂了他一句,回头再次望向天幕,一双锐利如深渊般的老眸,罕见露出极度的惊讶和震撼。
他是一个天生的政治高手,在朱由检提出这项朝廷制度改革时,他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奥妙。
内阁和军机处,看似作用没什么不同,但实则区别巨大!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那个是怎么来的。
没有人比朱元璋更清楚内阁的来历。
这是他还有他那个谋朝篡位的儿子朱棣,联手制造出来的产物。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朱棣,心里那个气啊。
成祖!
你个老四,好大的口气!
言归正传。
内阁是怎么来的?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出身说起。
他是乞丐出身,经历了无数次艰苦磨难,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正是由于这个出身的原因,让朱元璋极度缺乏安全感,也极度贪恋权力。
他无法容忍任何人分走自己的权利,因为那是他一手一脚拼了命得到的。
这就像一个乞丐拼尽全力得到了一些钱财,终于摆脱了贫困和饥饿,而这个时候却有另外一个人伸出手,要分走他的钱。
凭什么?
朱元璋就是这样的心理。
而那个伸手要分他钱的人,就是宰相!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朱元璋动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心思。
在天幕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中,他也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确实废除了宰相制度。
但无论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宰相制度同样如此。
宰相看似分走了皇帝的权力,但也承担了大量的政务处理工作,也算是变相的减轻了皇帝肩上的重担。
朝廷中没有了宰相,那么天下所有的政务处理,全都要落在皇帝一个人的肩上。
不仅如此,没有宰相从中缓和,皇帝就要直面朝中所有大臣,一旦有任何冲突,双方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这样会极大增加皇帝与大臣决裂的风险。
朱元璋当然不在乎这一切,他精力极度旺盛,一天批阅十二个时辰的奏章都不觉得累,是一个天生的工作狂。
而且他治下的大臣,被他训得像狗一样,也完全不需要考虑决裂的风险。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都解决这些弊端,朱元璋才毅然决然废除了宰相制度。
但他却忽略了自己死了之后,后世皇帝没有他这个精力,更没有他这样的实力。
这一点天幕里的朱由检就曾经提到过。
朱元璋虽然嘴上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他其实也是不得不低头。
宰相制度的废除,也为朱棣上台之后,建立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朱棣登基之后,他发现没有了宰相辅助后,要面临巨量政务处理工作,而且每天还要跟那些大臣们扯皮。
毕竟他和他爹朱元璋不一样。
朱元璋是自己打天下,坐天下,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半个不字。
朱棣虽说也是自己打的天下,但他实际上是谋杀篡位得到的天下,在法理上有天然的亏欠,面对大臣们的正义凛然,很多时候他都有些心虚。
尤其是那些大臣们搬出他爹朱元璋的时候,每每都能让他哑口无言。
基于这两点考虑,朱棣不得不建立一个类似于宰相制度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他的初衷是让内阁帮助他处理日常政务,还有作为一个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缓冲。
刚开始的时候,朱棣与内阁的关系相当融洽。
不。
确切的说,是朱高炽与内阁的关系相当融洽。
毕竟朱棣常年都不在京城待着,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
京城留守的太子朱高炽,便与内阁共同处理朝政。
朱高炽是一个纯正的儒家思想教育下的太子,而内阁的大臣们全都是科甲正统出身,他们彼此之间有种天然的亲近关系。
而且朱高炽的身体不好,没有精力去处理大量的政务,于是便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