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五年(1526 年),我阿福在这京城的大街小巷里讨饭已经好些年头了。这日子啊,就像那破庙里的破棉被,又旧又破,没啥指望。可今年不一样,到处都在传朝廷又要搞改革啦,说是要让这世道变变样。我这心里啊,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盼着这改革能给我这讨饭的带来点好处,改善改善我的生计。
一开始,我是在街边听几个读书人聊天知道这改革的事儿的。那天我正蹲在墙角晒太阳,顺便等好心人施舍。就听一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说:“你听说了吗?朝廷这次改革动静可不小,涉及好多方面呢。”另一个摇头晃脑地接话:“是啊,据说要整顿吏治、改革赋税,还要兴修水利啥的,要是能落实好,这国家可就有大变化了。”
我一听,心里就犯嘀咕:“这改革听起来是挺好,可跟我这讨饭的有啥关系呢?能让我讨到更多吃的吗?”我虽然不太明白他们说的那些大道理,但还是忍不住竖起耳朵多听了几句。
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改革是嘉靖皇帝推动的。据《明史》记载,嘉靖帝继位后,一直想有所作为,整顿正德朝留下的一些弊端。这次改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就拿整顿吏治来说吧,就是要整治那些贪官污吏,让当官的都好好干活,别整天想着搜刮老百姓。改革赋税呢,就是要让老百姓的负担轻一些,交的税合理一些。兴修水利就是为了让农田能有好收成。
我心里琢磨着,要是这改革真能像他们说的那么好,那我以后讨饭说不定能容易点。那些贪官少了,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多了,说不定就会大方地给我点吃的;赋税轻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我去乡下讨饭也能多点收获;水利修好了,庄稼收成好了,大家都有饭吃,我也就不用饿肚子啦。
这改革的消息一传开,京城的气氛都有点不一样了。以前那些当官的,走路都横着走,现在好像收敛了不少。我在街头讨饭的时候,看到一些官员都变得小心翼翼的,不像以前那么嚣张了。
有一次,我在一个衙门门口讨饭。以前门口的衙役总是凶巴巴地把我赶走,可这次,一个衙役居然对我说:“阿福啊,最近朝廷在搞改革,我们也得注意形象。你别在这儿待太久,要是让上头看见了,对我们不好。”我听了,心里暗喜,这改革好像真有点用,连衙役的态度都变了。
不过,这改革刚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听说有些当官的不愿意配合,觉得改革动了他们的奶酪。还有些老百姓也不太相信这改革能带来啥好处,毕竟以前也有过一些政策,雷声大雨点小。
我在一个村子里讨饭的时候,跟一个老农聊了起来。老农一边叹气一边说:“阿福啊,这改革的事儿我们也听说了。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变好呢?以前也说要减轻赋税,可到最后,我们交的税还是那么多。”
我安慰他说:“大爷,说不定这次不一样呢。朝廷都这么大张旗鼓地搞了,说不定真能落实好。”老农苦笑着说:“希望如此吧,要是真能减轻点负担,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点,也能多给你点吃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改革的一些措施开始慢慢落实。我发现,市场上的生意好像比以前好了一些。以前那些店铺老板总是愁眉苦脸的,现在脸上也有了笑容。
我在一个卖布的店铺前讨饭,老板看到我,笑着说:“阿福啊,这改革还真有点效果。以前税重,我们的成本高,生意不好做。现在税少了点,来买布的人也多了,我这心情也好,给你点吃的也乐意。”说完,他给了我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我接过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改革真的开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了。
除了赋税改革,这兴修水利的事儿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去乡下讨饭的时候,看到一些地方在修水渠。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
我问一个正在干活的工人:“大哥,这修水渠有啥用啊?”工人笑着说:“阿福啊,这水渠修好了,农田就能灌溉了,庄稼收成好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到时候,你再来讨饭,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
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想着以后庄稼收成好了,我就不用到处跑着讨饭了,说不定在一个地方就能吃饱。
可是,这改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发现,随着改革的推进,城里的乞丐好像越来越多了。原来,一些地方因为改革,一些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失业了,没办法,只能出来讨饭。
我在破庙里遇到一个新面孔的乞丐,他唉声叹气地说:“阿福啊,我以前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