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牌殖民帝国,自身实力在一战后有所下滑,且面临着诸多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挑战。对于台儿庄战役,英国起初持观望态度,担心远东局势的变化会影响其在亚洲的传统利益布局,看到中国军队取得大捷后,一方面对中国的抗战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借助中国的力量来牵制日本,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平衡,保障其在华商业等利益。
4. 法国:一战后经济恢复缓慢,国内存在不少社会矛盾,在国际事务中常与英美等国协作。面对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法国同样关注自身在华利益,看到中国军队的胜利,意识到日本并非不可战胜,开始担忧日本的进一步扩张会影响到法国在华的投资、贸易等利益,也在观望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远东局势的变化。
5. 苏联: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阶段,国力不断增强。苏联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表示支持与赞赏,此前已通过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等方式帮助中国抗战,此次大捷让苏联更加坚信中国有能力拖住日本,减轻其在远东地区面临的军事压力,后续也继续加大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力度。
6. 德国:在《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下,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纳粹势力迅速崛起。德国对台儿庄战役的关注更多是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看到日本在中国战场受挫,其一方面在思考如何避免自己在对外扩张时出现类似情况,另一方面也在观察日本后续的应对策略,看能否从中找到与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相互配合或者利用的机会,以突破自身面临的国际限制。
7. 意大利:国内法西斯势力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对外侵略扩张野心勃勃。对于台儿庄战役,意大利与日本法西斯势力有着一定关联,看到日本的失败,虽有些意外但仍支持日本继续侵略,希望日本能尽快调整战略,重新取得优势,以共同营造法西斯势力在国际上的扩张氛围,符合其对外扩张的理念。
8. 加拿大: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受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国内经济也有一定好转。在国际事务中相对低调,主要关注自身经济发展以及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对台儿庄战役有所关注,担心远东局势的不稳定会波及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潜在利益,希望中国能继续保持抗战力量,牵制日本,维持地区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