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的军事活动,尊重中国的中立立场。经过一番外交斡旋,该国最终表示只是常规演习,并无他意,并承诺会约束军队的行动,暂时解除了这一潜在的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战的局势愈发激烈,欧洲各国都陷入了苦战之中,对中国的关注度似乎有所降低,但葛明心里清楚,这只是表面现象,列强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中国这块“肥肉”,他们随时可能会利用中国的资源来为战争服务。
果然,没过多久,一些外国商人开始打着各种幌子,试图在中国大量采购战略物资,比如粮食、棉花等,然后运往欧洲战场获利。葛明意识到,如果任由他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国内的物资供应,导致物价飞涨,百姓受苦,还可能会让中国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战争的漩涡。
他向外交部建议,应该加强对战略物资出口的管控,制定严格的出口条例,禁止向交战国私自出售重要物资。外交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并派遣葛明等人去各地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葛明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他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商会以及农民们沟通协调,向他们解释政策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配合,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葛明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外国商人不甘心失去这赚钱的机会,便勾结当地的一些不法商人以及部分腐败官员,试图绕过管控,继续偷偷出口物资。
有一次,葛明在检查一处码头时,发现有几艘看似普通的商船,却装满了粮食,准备趁着夜色启航运往海外。他当即上前阻拦,要求查看货物清单和相关出口许可证。
船上的人见状,先是试图贿赂葛明,拿出一沓银元,笑着说:“葛先生,您大人有大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们这一回,好处少不了您的呀。”
葛明严词拒绝,怒斥道:“你们这是公然违反国家规定,损害国家利益,我绝不可能让你们得逞!”
见贿赂不成,那些人便凶相毕露,指使手下的打手围了过来,想要强行开船离开。葛明毫不畏惧,他一边指挥着随行的工作人员守住码头,一边派人去通知当地的军警前来支援。
在激烈的对峙中,葛明被那些打手打伤了,但他依然死死守住码头,不让船只离开。幸好军警及时赶到,控制住了局面,将那些违法的商人以及相关人员一并抓获。
这次事件后,葛明在当地大力宣传管控战略物资出口的意义,同时督促地方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走私行为。在他的努力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物资出口管控逐渐走上正轨,有效避免了中国被列强利用,卷入一战的风险。
可就在葛明忙于处理这些事务的时候,国内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称帝野心,开始与一些列强暗中勾结,企图借助外国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国内的反对声音进行残酷镇压,民主共和的最后一丝曙光似乎也要被他掐灭了。
葛明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袁世凯此举不仅是对革命成果的彻底背叛,也会让中国在国际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他一方面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护国家在一战中的中立地位;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在外交界的人脉,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秘密联络,商讨如何阻止袁世凯称帝,恢复民主共和制度。
在一次秘密聚会中,葛明和几位同志聚在一间昏暗的屋子里,大家的脸色都十分凝重。
“袁世凯如今是铁了心要称帝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国家可就真的要万劫不复了呀!”一位同志痛心疾首地说道。
葛明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绝不能让他得逞,我们得想办法揭露他与列强勾结的阴谋,唤起民众的觉醒,让大家一起反对他称帝。”
于是,葛明开始收集袁世凯与列强往来的证据,准备通过一些海外的媒体以及国内的进步刊物,将这些黑幕公之于众。可他们的行动很快就被袁世凯的密探察觉了,葛明等人陷入了危险之中。
有一天,葛明像往常一样出门办事,刚走到一个胡同口,就发现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跟踪他。他心里一惊,知道自己可能被盯上了,便加快脚步,试图甩掉他们。可那些人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来了。
葛明灵机一动,拐进了一个小巷子,然后躲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善良的老者,见葛明神色慌张,便收留了他,让他藏在柴房里。那几个跟踪的人在外面找了一圈,没发现葛明的踪迹,这才悻悻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