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心里也受到了感染,觉得或许这预备立宪真的能成为国家改变的一个契机。
可到了一些偏远的县城和乡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百姓们大多连什么是立宪都不清楚,只知道是朝廷的又一个新政策,而且他们每天忙着为生计奔波,根本无暇去关心这些。葛明在一个县城里发放册子时,遇到一个老农,老农接过册子看了看,疑惑地问:“这上头写的啥呀,咱也看不懂,这能让咱地里多打粮食不?”葛明听了,心里一阵酸楚,他耐心地给老农解释了一番,可老农还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显然并没有把这立宪当回事儿。
在各地奔波的过程中,葛明还遇到了一件让他颇为气愤的事。有个地方的官员,表面上对立宪满口支持,还说要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可实际上却把那些分发下去的立宪册子都堆在了仓库里,根本没有打算发给民众,葛明去询问时,那官员还不耐烦地说:“这些东西,老百姓看了也没用,他们懂什么立宪呀,别给我添乱了,赶紧走。”葛明据理力争,说这是上头的命令,是为了让民众了解立宪,可那官员根本不听,还威胁葛明要是再纠缠就把他抓起来。葛明无奈,只好气愤地离开了。
回到京城后,葛明把自己在各地看到的情况整理成了一份报告,准备递交给书局的上司,希望书局能向上头反映,让各地真正重视起立宪宣传和实施的工作。可上司看了报告后,却只是淡淡地说:“这些情况咱们都知道,可这官场的事儿,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你就别多管闲事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葛明心里很是失望,他觉得自己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做这些事,却得不到重视,那这预备立宪还怎么能好好推行下去呢。
尽管如此,葛明还是没有放弃,他想着既然上面不管,那自己就从身边做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京城的一些民间场所,比如茶馆、书肆等地,给普通百姓讲解立宪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立宪对大家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一开始,听他讲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家也都不太相信这立宪能有什么实际作用。
但葛明没有气馁,他每次都讲得很认真,慢慢地,来听他讲解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人会提出一些问题,和他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葛明结识了一位名叫陈林的年轻人,陈林也是对预备立宪充满热情,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组织一些小型的立宪宣传活动,制作一些简单的宣传标语,张贴在街头巷尾,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立宪。
可他们的这些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有一天,葛明和陈林正在街头张贴标语时,突然被一群官兵围了起来,官兵们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把他们抓了起来,带到了官府里。
在官府里,官员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私自张贴这些标语,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葛明赶忙解释说:“大人,我们只是想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朝廷的预备立宪,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呀。”可官员根本不听他们的解释,说他们这是在煽动民众,扰乱秩序,要把他们关起来好好教训一番。
葛明和陈林就这样被关进了牢房,在牢房里,他们心里很是委屈,觉得自己明明是在为国家好,为了让立宪能更好地推行,却被当成了罪犯。但他们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等机会看看能不能出去,继续为立宪做宣传。
过了些日子,外面传来消息,朝廷的预备立宪虽然在继续推进,但进展缓慢,各方利益纠葛不断,很多措施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葛明在牢房里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满是悲凉,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仿佛都白费了,国家想要通过预备立宪走向富强的道路,依旧是困难重重,布满了荆棘。
而在外面的世界,虽然预备立宪的推行并不顺利,但它所引发的思想变革却在悄然进行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国家的政治体制问题,对民主、自由等概念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些革命的思潮也在这过程中继续发展,与立宪的呼声相互交织,让整个国家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充满变数。
葛明在牢房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因为上头觉得他们也没犯什么大罪,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终被放了出来。他走出牢房,看着外面依旧繁华却又透着几分无奈的京城街道,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是继续为预备立宪奔走呼号,还是另寻别的途径来为国家的改变贡献力量呢?但无论如何,他知道,自己对国家的那份热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其他国家主要历史事实简化版本:
- 日本:密切关注清政府预备立宪这一举措,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