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诚人,我帮你传个话出去,看看有没有人能救你吧。”
我赶忙谢过那狱卒,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过了些时日,经过一番周折,或许是上司们念在我往日做事还算勤勉,又或许是朝廷也不想把这事儿闹大,我竟被从牢里放了出来,只是被严厉警告,不许再插手册封之事。
我出了牢后,看着那依旧在筹备着的遣使册封事宜,心中满是无奈,知道自己终究是无力改变这一切了,只能默默祈祷,希望那些藩国日后莫要做出太过分的事,辜负了大明的一片好意。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对外交往以及册封等方面的情况,且与大明1418年遣使册封周边各国这一经历有着诸多关联与可比之处。
在英国,当时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其作为一个岛国,对外交往多集中在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往来上。英国国王有时也会通过授予一些欧洲大陆的贵族、领主头衔或土地等方式,来建立同盟关系或彰显自己的影响力,这与大明的册封周边各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一种对外施加影响力的手段。不过,英国的这种授予多是基于政治、军事利益的考量,比如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等,且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在欧洲大陆内部。而大明的册封则更侧重于彰显上邦大国的地位以及传播文化礼仪,范围涵盖周边诸多亚洲国家,体现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对外交往手段的差异,英国重利益结盟,大明则重文化传播。
在法国,中世纪晚期的法国在欧洲大陆有着重要地位,周边诸多小国、领地对其或依附或寻求庇护。法国国王会通过赐予爵位、签订条约等方式来确定与这些国家、领地的关系,其中赐予爵位便有类似册封的意味。但法国的这种行为更多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整合周边势力,使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大明册封周边各国希望其遵循礼仪、维护地区和平不同,法国更强调权力的掌控,体现出不同国家战略需求下对外交往方式的差异,法国重权力掌控,大明则重和平秩序。
在奥斯曼帝国,疆域辽阔,其与周边诸多国家、部落有着复杂的关系。奥斯曼苏丹会对一些表示臣服的地区或部落首领赐予官职、称号等,以此来维系对广大地域的统治。这种册封方式融合了奥斯曼自身的宗教、政治文化特色,比如会依据伊斯兰教义来确定册封的名号和等级,同时也带有很强的军事统治色彩,要求被册封者需为帝国提供军事支持等。与大明册封周边各国注重文化礼仪的传播以及和平友好往来不同,奥斯曼更侧重宗教与军事层面的控制,体现出不同民族宗教构成下对外交往中册封行为的特色差异,奥斯曼重宗教军事,大明则重文化礼仪。
在威尼斯共和国,作为商业城邦,其对外交往主要围绕着海上贸易展开,与众多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其他海上贸易伙伴有着密切联系。威尼斯会通过签订贸易协定、给予贸易特权等方式来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像大明那样的册封行为,但给予贸易特权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即让对方更愿意与威尼斯保持良好合作。这与大明册封周边各国基于政治、文化层面的考量不同,威尼斯更看重商业利益,体现出不同发展模式下对外交往策略的差异,威尼斯重商业利益,大明则重政治文化。
在阿拉伯地区,各个部落、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国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会通过认可对方首领的地位、赠送贵重礼物等方式来表示友好或者建立同盟关系。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随意,没有像大明册封那样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序和官方文书等。阿拉伯地区更注重实际的利益交换和人情往来,比如共同对抗外敌、分享贸易资源等,体现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对外交往形式的差异,阿拉伯重实际利益,大明则重礼仪规范。
在日本,当时处于室町幕府时代,对外交往相对有限,主要是与周边的朝鲜、中国(大明)等国家有着往来。日本会通过派遣使者、进献礼物等方式来维持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虽没有类似大明册封他国的行为,但十分看重从大明等国家获得的文化、物资等方面的交流成果,比如学习大明的先进文化、技术等。这与大明主动册封周边各国以构建国际关系秩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