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家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离京城,怕那瓦剌大军会乘胜追击,打到京城来;有的则聚在一起,哭诉着这突如其来的灾祸,不知未来的日子该如何是好。
林渊听闻消息后,呆立在原地,半晌回不过神来,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回过神来后,他赶忙跑去赵轩那里,想问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到了赵轩住处,只见赵轩也是一脸憔悴,两人相对无言,许久,赵轩才缓缓说道:“如今这局面,朝廷得赶紧想办法稳住局势啊,可如今皇上不在,朝中群龙无首,也不知谁能站出来主持大局。”
就在众人都陷入慌乱之时,郕王朱祁钰站了出来,暂代监国之职,开始着手稳定京城的局势。他先是下令安抚百姓,让大家莫要惊慌,朝廷定会保京城安稳;又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瓦剌可能的进犯,以及如何解救皇上。
林渊听闻郕王的举措后,心中稍感宽慰,觉得大明总算是有了主心骨。可这安稳的日子还没过几天,又传来消息说,瓦剌也先挟持着皇上,开始向朝廷索要大量的金银财宝,声称若是不给,便要对皇上不利。
这一下,朝堂之上又炸开了锅,大臣们分成了几派,有的主张答应也先的要求,先把皇上赎回来再说;有的则觉得不能轻易妥协,若是满足了也先这一次,往后他定会得寸进尺,没完没了。
林渊听着这些争论,心中也是纠结不已,他心想,皇上毕竟是大明的象征,若是不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若是答应了也先的要求,又怕会让大明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林渊也想为朝廷做点什么,他便联合了京城中的一些书生,写了许多文章,张贴在大街小巷,呼吁百姓们团结起来,相信朝廷,一起共渡难关。可他的这番举动,却引来了一些有心人的猜忌,觉得他是在煽动百姓,扰乱京城的秩序。
有一日,林渊正在家中整理文稿,突然一群官兵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地就将他抓走了。林渊大声喊冤,可那些官兵根本不听,直接将他押到了衙门之中。
在衙门里,林渊被严刑拷打,那些官员逼迫他承认自己是别有用心,意图谋反。林渊宁死不屈,他大声辩解道:“我一心只为大明,想着让百姓们安稳,怎会谋反,你们这是冤枉好人啊。”可那些官员为了向上头交差,哪管他的辩解,依旧对他施以重刑。
林渊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可他心中的那份执念却从未消散,他始终坚信自己没有做错,只是想在这乱世之中,为大明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最终,林渊不堪折磨,死在了那冰冷的牢狱之中,含冤而去,成为了这土木堡之变引发的一系列动荡中的牺牲品,他的一腔热血与报国之志,也随着他的离去,消散在了那混乱不堪的历史尘埃之中。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面临外敌入侵或者重大变故时的情况,且与大明土木堡之变震惊朝野有着诸多关联与可比之处。
在朝鲜李朝,当时周边虽有女真等部落的些许侵扰,但规模相对较小,并未出现如土木堡之变这般皇帝亲征却遭惨败、皇帝被俘的严重情况。朝鲜朝廷面对此类侵扰,多是通过加强边境防御,派遣军队驻守,同时利用外交手段,与周边部落进行谈判协商,以和平解决争端为主。与大明土木堡之变导致朝堂混乱、全国震动不同,朝鲜凭借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外交策略,能较好地应对小规模边境问题,体现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和周边环境对处理类似危机的影响,朝鲜受儒家思想影响,更倾向于文治与和平解决问题。
日本当时处于室町幕府时代向战国时代过渡阶段,各地大名割据,内部本就战乱频繁,外部也偶有海盗等势力的侵扰。不过日本的这种情况更像是分散的、局部的冲突,各势力自行应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如大明皇帝被俘那般能引起全国性的震动。大名们往往是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和领地内的资源来抵御外敌,即便某个领地遭遇危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这和大明土木堡之变引发的朝野震惊、全国动荡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面对危机时的不同反应,日本大名割据使得权力分散,应对危机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法兰西王国在中世纪晚期,与英格兰等周边国家时常发生领土争端和战争冲突,也曾面临过军队战败、重要人物被俘等情况,但法兰西有着相对完善的封建领主制度和贵族阶层的制衡机制。在遭遇此类危机后,贵族们会聚集起来,通过会议等形式商讨应对策略,比如筹集赎金赎回重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