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常难对付,万一等他缓过劲来了,不知又会有怎样的噩耗等着这叽叽喳喳的朝廷。
兴庆帝内里早有思量,就算要谈和,也不是眼下。就算要谈和,也不是大唐遣使去主动找蕃人理会。他的目光自朝中文武间扫过,一个一个,过了一眼。却勐然发觉,这朝堂上不知何时,竟是被一群新鲜面孔所占据。而在人群当中的武将,也一个个的都低着头不吭声。
是了!
这是郑西元新政闹的。他说武将该干武将的活,能领军的去领军,能打仗的去打仗。朝中议事,有几个代表就行了。
朝中大多数武将,被填充去了剑南那个无底洞。如今兵部几个司,都是文官把持。兵部两个侍郎,也都垂垂老矣。而当年随他南征北战的功勋军贵们,也早已澹离朝堂,要么撒手人寰不在人世,要么告老还乡享清福去了。
兴庆帝有些失望地收回了目光,却发觉武官的行列中好像多了一个人。
赵正破天荒地穿上了朝服,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太子身后,只是并未开口说话。
“上护军!”
兴庆帝笑了起来,点名道:“今日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今日居然来议事了?”
赵正闻言坐直了起来,拱手道:“圣人忘了?是圣人召臣今日来议事的。臣这几日身体确实不适,原本还想告假,但既是接了圣喻,再不适也不得不来!”
“是吗?”兴庆帝皱眉一想,这大概是前两日的事了,一时湖涂,竟是忘了个干净。
太子看了一眼赵正,道:“元良这身子骨啊,当真是如尊夫人一般。啧,尊夫人似乎已有五月身孕了?”
赵正便答:“太子挂心,差不多是有五个月了。”
“那前线局势,总比尊夫人的肚子重要些。圣人召元良议事,想来也是想听听元良的意思。”
赵正点头,俯首道:“启禀陛下,河陇战局,臣未亲临,是以议论战局之事,臣当不可轻言!”
“此时此刻,元良就莫要爱惜羽毛了。”兴庆帝道:“河陇军事,朝中唯元良熟悉。朝中诸将,眼下亦以上护军为尊。你不吭声,竟让这满朝不懂军事的稚子在此胡言乱语,你又听得下去?”
“臣汗颜!”赵正认真回答:“臣闻古来军中之事,以辎重粮秣为首。诸位朝臣所言,其实也不算胡言乱语。蕃地复杂,雪区高冷。大唐将士远征吐蕃,天地人和三不沾,当真也是难为至极。以臣来看,此战还是不要再打了……”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是个人都知道,河陇的军事,离不开这个赵元良。他们多少也都知道,魏王南征,也离不开这个赵元良的怂恿。自安西回朝之后,河陇便日益加紧军备,谁能说这不是赵正往魏王脑子里灌了什么迷魂汤?
要说这一仗,面前这赵元良才该是那始作俑者。可怎地他一开口,语气却比那些张口闭口要谈和的“稚子”们还要果决?
武将们是不敢太过于张扬,有些到过高原的,更是敢怒不敢言。大唐在雪区从未占过吐蕃丁点便宜,鼎盛时最远也不过是在当拉山口绕了一圈,权当武装游行,还被吐蕃人追在屁股后边放冷箭。
如今河陇军不仅站稳了当拉山口,还筑城为守,尽毙来犯之敌。谁也说不准时间拖下去,还会出现怎样的机会。倘若当真没有机会突入吐蕃本土那也就罢了,可眼下明明稳住了阵脚,靠着大唐士卒铁甲护身,矛尖箭锐,骑兵所向披靡的战阵优势,何尝不是已赢了一大阵。只待适应高原气候、山形地势,便是吐蕃的高原勇桂,也该是挡者披靡才对。
怎地苍宣侯一开口,就那么不是滋味呢?
只有少数几个人,看赵正的眼神与旁人不一般。
这些人,要么是了解赵正为人的,比如赵金玉。要么是了解河陇军情的,比如郑西元与兴庆帝,要么是了解赵正的说话方式的,比如赵金玉和太子殿下。
只是几人眼神各有不对,兴庆帝是在等后话,郑西元是在想河陇军情之复杂远非旁人可解,而赵元良远在长安,就算了解也不过是大军出征之前,对如今战局无所裨益。太子是为数不多懂军阵,又知道河陇原本就是想打持久战的少数人,他就是对赵正这人有意见,每每不好好说话,总是先抑后扬,当真不新鲜了。
只有赵金玉看赵正,是眼中含笑的。
心道:此僚这是准备开大招嘲讽打嘴炮了。
果不其然,赵正半转过身体,面对方才说话最积极的人群,不分哪个,火力全开:“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