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一个皇上忌惮臣子,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esp;&esp;君威不可侵犯,若是早些没有乱七八糟的事儿,能相安无事就好了。
&esp;&esp;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赵王杀了宣旨太监,挟持了两位将军,是君臣是臣,此番已经不是一个臣子该做的了。
&esp;&esp;赵太傅咳了两声道:到如今这个地步,皇上当以大事为重,王爷也该如此。皇上和王爷离得甚远,有些事情也许王爷误会了,不如找一人前往西北,说服王爷,当以百姓为重,更勿伤了兄弟情分。
&esp;&esp;赵太傅的意思是,找一人游说赵王,如果能回到从前,自是最好,能相安无事,赵王镇守西北,皇上亦可派大臣前往,削藩的事慢慢来。
&esp;&esp;有赵王镇守西北,羌族不敢来犯,这自然最好不过了。
&esp;&esp;反与不反,削与不削,如今定夺都太过草率。
&esp;&esp;江山社稷,百姓为重,君臣次之。
&esp;&esp;秦临渊道:臣附议。
&esp;&esp;六部尚书见此,俱低着头道:臣等附议。
&esp;&esp;明光帝按了按眉心,问道:那派谁前往?
&esp;&esp;赵太傅站起来,动作颤颤巍巍地,老臣愿一试。
&esp;&esp;明光帝看赵太傅站起来都费劲儿,赶紧给张德使眼色让他扶赵太傅坐下。这般身子骨,真去了西北,都不见得能走几里路,路上都能给颠散了,更别说别的了。
&esp;&esp;明光地道:太傅年事已高,就留在盛京吧。
&esp;&esp;他目光在六部尚书身上流连片刻,见秦临渊头微微抬起,问:秦大人,你可愿前往西北。
&esp;&esp;秦临渊低着头道:臣义不容辞,不过皇上与赵王,既是君臣又是兄弟。臣一人恐怕不足
&esp;&esp;明光帝道:依你之见,该派哪个王爷同去?
&esp;&esp;这并不是什么好差事,秦临渊也是怕事败,自己一人被怪罪。
&esp;&esp;他道:此事宜早不宜迟,如今在盛京的王爷,有奉王英王禄王,论年纪奉王年长些,论亲疏是禄王外祖跟赵王母家关系亲近些。
&esp;&esp;奉王行九,英王行十,禄王排十二,都是在盛京的王爷,能即刻出发。
&esp;&esp;秦临渊也善揣摩圣意,当初命所有公子进宫,虽是禄王的主意,但少不了奉王在其中添油加醋,此提议皇上定会应允。
&esp;&esp;奉王是留在盛京的几个兄弟中年纪最大的,禄王亦有野心,总之,这种差事让成王去并不合适,况且萧秉承人在永城,离得远。
&esp;&esp;若是能借此机会除掉一位王爷,对日后也有所助益。
&esp;&esp;明光地点点头,也好,朕就命你和奉王一同前往,将此事说清,安顿好两位将军。
&esp;&esp;秦林渊道:微臣领旨。
&esp;&esp;金口玉言万没有收回来的道理,秦临渊这就收拾行李,轻装简行,准备前往西北。临行前他给萧秉承去了一封信,说明了盛京的情况,只不过虽然在朝为官多年,如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esp;&esp;赵王已有反意,萧秉承如今最好还是按兵不动。
&esp;&esp;信中他又写明光帝身子不好,偶有吐血,希望这些能帮上萧秉承。
&esp;&esp;天的确冷,若是赵太傅出门自是受不住,秦临渊呼吸间都吐露白气,一片冰雪间,坐上马车朝着西北去。
&esp;&esp;日夜兼程,半个多月也该到了。
&esp;&esp;马上就要过年了,路上秦临渊,还见不少人置办年货,欢声笑语。
&esp;&esp;进了腊月这一年也快过完了,楚沂和萧秉承又在永城待了一年。
&esp;&esp;今年收成好,百姓日子不错,楚沂偶尔出门,能见他们脸上带笑,却根本不知朝中变动。
&esp;&esp;皇上命秦大人和奉王前往西北,赵王脾气再硬,也不会直接斩了秦临渊和奉王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