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轻抿了一口茶,看着李世民说道:“这燕云马场,可是个大事儿。不过有你这般用心操持,还有一众忠心耿耿的大臣辅佐,爹爹相信,定能顺利建成。”
李世民微微点头,脸上却依旧带着几分凝重,“爹爹,此事虽有进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诸多难题接踵而至,如选址、人员管理等,都需要一一妥善解决。”
赵佶放下茶盏,摆了摆手,“桓儿,莫要太过忧心。凡事皆有解决之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然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说到这里,赵佶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带着几分戏谑地紧紧盯着李世民,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而后用略带调侃的语气笑眯眯地问道:“对了,桓儿,你和师师姑娘相处之后,她在床笫之事上,可让你满意?”
李世民听到这话,不禁老脸一红,心中暗自腹诽这老色胚实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赵佶。
而赵佶却浑然不觉,仍自顾自地说道:“自从师师来到樊楼,不知多少达官贵人都对她倾心不已,渴望能与她亲近,为父也未能免俗。只是这么多人,却没一个能成为她的入幕之宾,可偏偏她就对你动了心。你可千万不能辜负了她。”
李世民回想起昨晚与李师师共度的旖旎时光,当时李师师落红,显然在此之前她还是个未经人事的处子。身处樊楼这样鱼龙混杂的风月之地,她却能守身如玉,实在是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泛起一阵感动与怜惜,他轻咳一声,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脸上虽仍残留着些许红晕,但神色已恢复了几分严肃,“爹爹,师师姑娘确实对儿皇情深意切,儿皇也十分珍视她。只是如今国事为重,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儿皇实在分身乏术。至于与师师姑娘的事,儿皇还想再缓缓。”
赵佶听了,眉头微微一皱,脸上露出些许不满之色,“桓儿,你这话就不对了。国事固然重要,但儿女私情也不可忽视。师师姑娘对你一片痴心,你若一直拖延,恐怕会伤了她的心。”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爹爹,儿皇明白您的意思。只是燕云马场的筹建迫在眉睫,还有朝堂上的诸多政务,都让儿皇倍感压力。此时若将师师姑娘接入宫中,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赵佶沉思片刻,觉得李世民所言也有几分道理。他微微点头,说道:“桓儿,你考虑得也不无道理。只是这师师姑娘,你终究不能辜负了她。等燕云马场的事情稍有眉目,你便尽快将她接入宫中吧。”
李世民点头应道:“是,爹爹。儿皇会找个合适的时机,妥善处理此事。”
赵佶见李世民答应,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就对了。对了,昨晚你与师师姑娘春风一度,那滋味想必妙不可言吧。”
李世民一听,心中暗忖这老色胚怎么又提起此事,实在是让他尴尬不已。他连忙转移话题,说道:“爹爹,您今日前来,除了询问儿臣与师师姑娘的事,是否还有其他要事?”
赵佶哈哈一笑,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说道:“桓儿,为父此次前来,确实还有一事。昨日拍卖会共筹得白银八万一千两,这银子你打算如何使用?”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这八万一千两显然远远不够,反正赵佶这老色胚在位时搜刮了诸多古董名画,不如设法哄他再拿出些来拍卖。
心中念头一转,李世民便开口说道:“爹爹,儿皇打算将一部分银子,用于购置营建马场所必需的材料,如木材、石料、砖瓦之类,以此加快马场的营造进度。”
“另一部分则用来招募技艺娴熟的工匠与经验老到的饲养之人。毕竟,唯有专业之人,方能将诸事妥善操持,如此才可确保马场诸事井井有条、顺遂开展。”
赵佶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桓儿,你此番安排,倒也妥帖得宜。然依为父所见,这筹建燕云马场之事,除却材料与人手,良驹亦是不可或缺之物。”
“这银子,还当拨出一部分来,购置些品质上乘的种马。唯有得了好的种马,方能培育出优良矫健的战马,如此一来,我大宋军队的战力,方可更上一层楼,保我大宋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李世民佯装叹了口气,说道:“爹爹所言极是,儿臣着实考虑不周,竟疏忽了如此重要之事。购置种马一事,事关重大,确实是马场筹建的关键所在。”
“只是如今的情况颇为棘手,我大宋境内的优良种马本就数量稀少,如同凤毛麟角一般,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