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看向李世民,语气温和地说道:“桓儿,你说得对,是为父之前太过糊涂短视了。那些珍宝虽珍贵无比,可若能成为大宋重振雄风的助力,也算是它们有了更好的归宿。为父同意再变卖一批珍宝,充作粮饷。”
李世民听到这话,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暗自松了口气。赶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又向赵佶行了一礼,言辞间满是感激:“爹爹如此深明大义,儿皇代大宋万千百姓,谢过爹爹。有了您的支持,此次出征金国,我军士气必定高涨,定能旗开得胜。”
回想起方才开口提及变卖珍宝充作粮饷时,他整个人都高度紧张,神经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就怕赵佶突然暴跳如雷,不管不顾地抄起宝剑满屋子追着他砍。
要是真发生那种事,皇家的颜面可就丢尽了,往后还不知道要被朝臣和百姓怎么议论呢。
坐在一旁的段正严,此时也悄悄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冒出的冷汗。
刚刚赵佶发怒的那一幕,着实把他吓得不轻。
段正严心里清楚,皇家父子之间的矛盾一旦激化,自己夹在中间,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
好在这父子俩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没真的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否则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就在这时,赵佶话锋一转,脸上带着几分狡黠的笑意,说道:“不过桓儿,你可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打发了为父。”
李世民心中一紧,脸上却依旧挂着恭敬的笑容,试探着问道:“爹爹的意思是……”
赵佶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抿了一口酒,才慢悠悠地说:“嘿嘿,桓儿,既然为父这么支持你,那你怎么也得表示表示。要不,咱们今晚再去樊楼,找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儿来乐呵乐呵?”
说着,赵佶脸上露出了那副标志性的色眯眯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李世民一听这话,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心里暗自叫苦。
这老色胚,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这些风流事儿。
但为了顺利拿到珍宝变卖充作粮饷,李世民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爹爹放心,儿皇今晚在陪你去樊楼乐呵乐呵!”
赵佶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笑开了花,“这还差不多,桓儿果然懂事。你放心,只要美人儿伺候得好,那些珍宝你尽管拿去变卖。为父也想看看,我大宋的将士们拿着这些珍宝换来的军饷,能在战场上打出怎样的威风!”
听到赵佶和李世民说今晚要去樊楼,段正严的思绪瞬间飘远,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晚在樊楼与他共度良宵的翠儿。
翠儿的一颦一笑,犹如电影般在段正严眼前回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燥热。
赵佶一直留意着段正严的表情,见他神色有异,眼神中隐隐透着回味与渴望,心中顿时了然,脸上露出一抹心照不宣的笑容。
赵佶亲昵地伸手拍了拍段正严的肩膀,眼神里满是促狭,嘴角微微上扬,色眯眯地说道:“段王爷,看你这样子,怕是也对樊楼的姑娘念念不忘吧!今晚一起去,咱们再好好乐呵乐呵!”
段正严想都没想,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好啊好啊,既然太上皇与陛下都有此兴致,那在下岂有不应之理,今晚定当奉陪到底!”
说罢,段正严脑海中又浮现出翠儿那娇俏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三人继续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又绕到了风花雪月之上。
赵佶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曾经在烟花之地的风流韵事,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仿佛那些过往的美好时光又重新回到了眼前。
赵佶一边说着,一边还不时地用眼神瞟向段正严和李世民,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似乎在炫耀自己丰富的阅历。
李世民则一边假装佩服,一边偷偷观察赵佶的表情。
看到赵佶那副陶醉其中的模样,李世民心中暗自好笑,觉得这老色胚还真是本性难移。
段正严则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几句,分享一些自己在大理时的类似经历。
他的声音温润如玉,讲述的故事也充满了异域风情,让赵佶和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
段正严在讲述时,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柔和怀念,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三人又连喝了几轮酒,酒意上头,赵佶脸颊泛红,眼神也变得有些迷离。他突然身子前倾,凑近李世民,开口问道:“桓儿,那个王氏,你打算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