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柱,上段村人,今年81岁。
1958年刚刚16岁的赵全柱就参与了龙脖水库的建设,虽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久之后龙脖水库的建设被叫停。但是十年之后,龙脖水库的建设再次开工,时年26岁的他再次参与到了建筑工程中。
龙脖水库,建造在洛水支流永昌河的上游,整个水库从1968年复建后,前后历时整整十年。
水库在一片丘陵之间,周围风景秀丽,山峦起伏,水库的水清澈见底,为周边的农田和居民提供着重要的水源。
在水库北岸的上段村,陈宇一行人找到了一辈子没离开过上段村的赵全柱。
赵全柱虽然已经年过八十,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矍铄。
陪同陈宇他们一起过来的村支书向赵全柱介绍了夏无忌等人。
一听眼前这些人是从京城来的,原本有些淡然的赵全柱立刻变得拘谨起来。
“老兄弟,咱们年龄也差不多,你也别紧张,就当是咱们老兄弟一起唠唠嗑。”
夏无忌挥手将陈宇他们打发开,只留下秦东衡在屋里。
大家年龄都差不多,说话就方便很多。
当回忆起当年的事情,赵全柱不禁有些唏嘘。
“当时那个年代,苦啊……当时政府需要修建水库,我们这些年轻的劳力就被召集起来,大家都是这里附近村庄的。那时可没有现在的那些机器,全靠我们一双手。我们挖土、搬石头、筑堤坝,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国家,为了后代。大家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只为了能早日建成水库,让庄稼能早点能够灌溉……”
说起自己年轻的事情,老人这话匣子一打开,就有点关不住。
好在夏无忌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这些事情有着相当的共鸣。
拉了好一会儿的家常,夏无忌这才开口问起了石供桌的事情。
“老赵啊,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修水库的时候,从那边安国寺拉来了一批石碑?”
赵全柱几乎没有多想,立刻就回答道:“记得,怎么会不记得!我还记得,那天咱们去拉石料,那庙里的那个和尚……”
1968年秋,龙脖水库因为石料开采的问题,严重拖延了工程进度。
不知道最开始是谁提出的,建设指挥部组织了一些青壮小伙来到了安国寺。
他们是来抬石头的。
这些所谓的石头,其实就是安国寺内的那些石碑。
自隋唐以来,安国寺后的碑林里,便陆续矗立起了一块块石碑。大部分的石碑,都是纪念安国寺历朝历代高僧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寺志,记录了每个朝代维护修葺的经过。
这种被处理过的石碑,对建筑指挥部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而在安国寺中,这样的石碑,足足有数百块!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破四旧”已经发布两年的情况下,安国寺中竟然还有和尚!
一场对峙开始了。
寺庙中为数不多的几名老僧,拿着扫把擀面杖站在了寺庙的庭院中。
“你们不能这样啊……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啊……”
一名老僧泪流满面的朝着眼前的人群喊叫着。
建设指挥部的头头站了出来,“这是四旧!是糟粕!是封建主义的残留!这就是些破石头!这不是什么宝贝!”
他从胸口的口袋中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将本子高高举过头顶,“这才是我们的无价之宝,而你们,只是封建残余!”
他喊叫着,歌唱着,带着人冲向那几名老僧,将他们撞倒在地。
老僧们跪伏在地,不断的喊叫着。没有一个人多看他们一眼,近百个年轻人跟着冲进了寺庙的后院。
碑林中一块块石碑被砸碎、被推倒,又被人绑在扁担上抬了出去。
三天后,这里原先密密麻麻的石碑全部不见了,只留下了满地的空洞和无数的脚印。
“看!这个也是石头的!”
在撤离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一个石供桌。
被千年香火浸润的石供桌浑身漆黑,看上去不像是石头的。但现在,这个看上去不像石头的石供桌,终于还是难逃一劫。
“砸了,抬走!”
指挥部那个头头挥了挥手,几把大铁锤带着风声砸向了石供桌。在一声声的敲击声中,石供桌开始碎裂,最终变成了一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