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走了,一会儿还得上班。” 王建设拿起自行车,跃身上座,迅速往九道湾胡同方向而去,心中默念,面子是掉了,但在同样的地方重新拾起来。为了他的婚事,父亲已经投入了不少,办了几十桌的酒席,不仅放映电影还有小汽车接送,好不热闹。
然而才过一个月就离了婚,快速地结、快速地离,似乎是领先时代的先驱者了。自我讽刺地笑了笑,加快车速,前往那个熟悉的地方。
### “崔老太太,我在吗?我,王建设。”
“在在在,在家呢。建设,咋来了?是不是又有亲戚朋友要我帮忙撮合婚事了?”
崔老太太满脸笑容,因为她最近四合院的业务接了不少,除了老何那一单比较难搞,其余三单都很顺利。幸而这早上刚和老何谈好了,对方还挺满意。现在,难道 王建设又是来找新的对象?
“崔老太太,不是别人的,这次是为我自己,请你再帮忙找个伴。”
王建设心里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快点再找到一个人,向村里的父母有所交待。
“找对象?建设,你这说的是笑话吧?现在可是新时代,一个人只能有一个配偶哦。” 崔老太太一时反应不过来,以为他又在开玩笑。
“崔老太太,真对不起,我没有说清楚。我和刘淑霞刚刚离婚,证书都是现成的。不仅仅是这样,贾……算了,就说我,我现在想再找个人嫁。”
王建设没有提及贾东旭的名字,因为他不想把傅莹的事也卷入其中,毕竟有些事情还是少说为妙。
“哎,还真是分开了啊。为啥呢?”
“嘿!这个我也不多问了,如果真想再找个伴呢?”
“这城里的大姑娘,谁还能超过刘淑霞呢。”
崔大娘倒也不介意为复婚做牵线搭桥的事情,既然 王建设有意寻新,她的回头业务也就顺理成章。
“崔大娘,这次的条件稍改下吧。长相方面不比刘淑霞逊色,但其他要求则反向来。介绍一个教育背景低点的姑娘吧,但得是个勤劳的家庭好手。”
他继续补充:“还有,别再是皇家嫡系的人。就找个普通家庭,汉族,农村地区的,最好是从贫苦农家来的,贫穷点儿反而更好。”
对于 王建设来说,他并不寻求什么心灵上的契合,只是希望找到一个能让生活更加实在的伴侣。
“哎哟,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到合适的对象了呢!”
崔大娘接道:“我家祖上是昌平的人,那里距北京有些路程。前段时间我回过一趟老家,碰巧遇到了几位不错的姑娘,其中一个我觉得特别适合你。”
“昌平的?你说的这位姑娘叫什么名字呢?”
提到昌平,王建设的心中猛然闪过一些回忆。他曾听说贾张氏找的就是崔大娘作为中间人,且大概就在这一时段,秦淮茹嫁入了贾府。秦淮茹据说就是昌平出身,这事不会如此凑巧吧。
听到这里的崔大娘,回答:“这姑娘叫做秦淮茹,刚刚过了18岁的生日不久。
这孩子长得真是水灵得很,一点儿都不输于刘淑霞。
就是家境确实有些贫困,读书不多,家中也没什么大的帮助,且住在远离北京的乡下地区…”
崔大娘说到这里停下了,因为她看到王建设似乎表现得很感兴趣。
“崔大娘,别说了,就是她了。”
王建设心里一思忖,秦淮茹这个选择至少不会让他再次面对离婚的问题,不需要所谓的诗与远方的精神连接。下班后回到家,饭菜一定是热的。
“就这么定了?那可真是太好了!这位姑娘你肯定会满意的。”崔大娘高兴地说道,这是她在四合院里成功撮合的第五对了,而且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地顺利。
“大娘,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她?”
此时已将近早上十一点,王建设看了看手腕上的表。
附加说明:故事发展到现在,并非成绩不佳(虽然流量少了一些,但并不算太糟)。问题在于之前的书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状态和情节困境,使得续写变得异常艰难。
关于《左家庄》这部作品,虽然写作速度不快,但我有信心能够持续写作,直至完结。
何大清打算出逃,准备反击!
“看人这事儿嘛,我可以明天就前往昌平,预计最快明日下午三四点能够返回北京。但必须当天见到姑娘后立刻启程返京,考虑到距离远近,只能乘坐长途汽车,来回交通费用也不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