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邓玉成本来是个本本分分的读书人,一个乡下土财主的大儿子,可自从追随贾宝玉以后,不管是眼界还是胸怀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邓玉成道:“贾公子,我知道你志存高远,我也不是重男轻女,我在想,要不,要不就授予成年男丁一顷田地,这样即不食言,又能以小家庭为单位兼顾我们的口号…”
贾宝玉道:“这样朝令夕改合适吗?”
邓玉成道:“贾公子,你肯定没真正的种过地,所以你不知道地太多也是一种累赘,假如人均一顷地,普通五口之家就是五顷地,可光靠五口人无论如何种不了,到时人人有田地又请不到人帮忙,农民更请不起人帮忙,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荒废大半田地,一方面又承担不起五顷地的地税…”
“假如我们不收税呢?”
“不收税,这怎么可能,自古皇粮口税天经地义,不收税如何养兵,我们不能一直靠你…”
“我意思,免除压在农民身上一切苛捐杂税,但可以把税务加进交易内征收,就比如农民只要不卖粮就无需交税,如果想卖粮,那我们就征收百分之十税务,其他所有商品都一样,只要流通交易,就必须征收十税一。”
邓玉成愕然道:“征收商税,那岂不是一样转嫁于民,”
贾宝玉肯定的道:“不一样的,征收土地税是明税,征收消费税是隐性税,再说,贫困阶层消费不起承担小一些,富裕阶层消费大就承担多一些,我们还可以把奢侈品税收提高百分之五十或者一倍,这个叫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对,既然我们忠于的是华夏百姓,那我们就得实行天之道,我们的权利就是代表大多数贫困百姓的利益,”
邓玉成问:“那公子是要抑制商贸?”
贾宝玉摆摆手道:“不,我们不但不抑制商贸,而且还要大力鼓励商贸,你没做过商人,所以不知道商人之艰辛,在大明,虽然律法规定是二十税一,但各项苛捐杂税和各关卡抽税多如牛毛。”
邓玉成思索片刻问:“那我们要不要把我们规矩宣传出去,我是怕朝廷会把我们污名成妖魔或者洪水猛兽。”
贾宝玉点头道:“有道理,这样,你找几个文笔好的办一份报纸,就叫为公报,取天下为公之意,把我们的政策和理念用报纸宣传出去,报纸尽量写得通俗易懂,再加上我小册子上的断句符号,以后每十天发行一期,”
“什么是报纸?”
“和大明的塘报差不多,选择好一点纸张双面印刷,”
“那关于田地怎么写?”
贾宝玉思索一番后道:“那就按家为单位,以后只要有百姓愿意追随我们出关,那便一个成年男丁发一顷田地,你们可以写明,只要是成年男丁便可单独申请立户,田地产权是公有,这样可以防止土地买卖…”
和邓玉成谈论了半天关于出关后土地政策后,贾宝玉提起笔还是觉得需写篇文章阐述理念,不为别的,他就想能否吸引有热血的文人或有战略眼光的武将投奔。
明末不缺乏高瞻远瞩之人,就比如贾玑一直崇拜的孙传庭与孙承宗,这个时期应该不满于魏忠贤专权赋闲在家,再比如卢象升,这个时期应该升任了大名知府或者兵备道。
邓家村此时一片欣欣向荣,各地商人,特别是粮商络绎不绝,附近村民也聚集在邓家村,壮女帮忙蠢粮或者制作军装军被,壮年男人在帮忙开路修桥修建学堂军营。
还有些贫困战士家属更是举家迁徙而来搭棚子居住,更有那些流民和手艺人,比如铁匠木匠等等,他们聚在邓家村附近搭棚子揽活,贾宝玉不可能什么都从红楼运送,所以,能在本地制作的武器就在本地制作,能在本地采购的就在本地采购。
因为贾宝玉带来了几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这些银子在这个乱世,就如救命稻草般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
大体安排一番后,贾宝玉便开始忙着运送物资,幸好现在邓家村有刘老鼠接物资,红楼那边有王板儿运送物资,所以,每天夜幕降临后贾宝玉便念起口诀打开通道。
北山枪支弹药,军被军装,成箱的金银,甚至于实学堂的教材都被贾宝玉拿了过来。
到九月底时,整个民团武器弹药装配完毕,就是御寒军服军被等生活物资都配置完毕。
武器前后一共运送过来两千五百支步枪,一百门迫击炮,三百支机枪,左轮手枪五百支,后期还会加班加点的生产运送。
最